惠州西湖宋式婚礼秀火出圈,古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创新高
惠州西湖宋式婚礼秀火出圈,古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创新高
惠州,这座拥有5000年文明史和14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近年来,惠州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惠州,这座岭南古城,承载着千年文脉。从罗浮山上的冲虚古观到惠州西湖畔的东坡祠,从银岗窑遗址到惠东渔歌,文化遗产星罗棋布,诉说着岭南文明的璀璨。
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今年春节期间,惠州西湖景区丰湖书院上演的宋式婚礼秀火出圈,线上线下观看量超5000万人次。这场以惠州大户陈直之子陈丰迎娶眉州新娘唐珠为场景的活动,不仅让市民和游客沉浸式体验了宋式浪漫,也让文化遗产焕发了新的生机。
百家地市党媒看惠州活动期间,各地媒体人参观惠州苏东坡祠东坡井。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近年来,惠州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持续发力。据统计,惠州现有385处文物保护单位、241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08项各级非遗项目。通过系列保护措施,宾兴馆、邓承修故居、葛洪博物馆等文物保护单位得以修缮,一批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和非遗项目成功申报。
惠州苏东坡祠经过复原,已成为岭南地区保护、传承、弘扬东坡文化的重要场所。2023年,这里接待观众超过30万人次。东湖旅店作为抗战期间秘密大营救的主要中转站,如今打造成为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文创产品引领消费新风尚
随着文创消费的兴起,带有惠州元素的文创产品层出不穷。从龙门农民画系列衍生产品到东平窑文创餐具,从“大笑东坡夹”到东坡诗词挂件,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展现了惠州的文化魅力,也深受市场青睐。
面临的挑战
尽管惠州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公众文物保护意识有待提高,专业人才短缺,资金保障不足等。据统计,惠州149处市级文保单位和184处县(区)级文保单位中,部分保护状况堪忧。
未来展望
今年,惠州提出要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具体措施包括:
- 开展早期文明探源工程,加强横岭山、银岗窑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 推进古城文旅提升工程,让古城焕发新魅力
- 打造“不辞长作岭南人”文旅IP
- 推动水东街二期非遗展演馆建设
- 推进海丝文化遗产考古保护
业内专家建议,惠州应抓住“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机遇,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下功夫,探索具有惠州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路径。
博罗横岭山商周墓葬群。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对文化遗产,既要“守得住”,也要“活起来”。惠州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保护传承力度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稳步迈上新台阶。但如何进一步把文化遗产用好用活,依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保住了文化遗产的物质实体,并不意味着活化利用就可以“为所欲为”,应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使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践中,既要加强文化遗产原貌、现状的保护,更要考虑文化遗产在以文化人、惠及群众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推动文物陈列展览、特色非遗展示传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城市微更新、文旅融合及开展合作交流等方式,使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时代发展,融入人们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