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中轴线上,团河行宫重现皇家园林风采
北京南中轴线上,团河行宫重现皇家园林风采
团河行宫,这座被誉为“皇都第一行宫”的皇家御苑,静静地坐落在北京南中轴线延长线上,历经风雨沧桑,如今已重新修缮,成为南中轴文化发展带的一颗璀璨明珠。
团河行宫的建设始于清代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为何要在已有三座行宫的基础上再建一座?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政治考量。当时,南苑地区水草丰沛,是帝王的狩猎场,面积比北京城大三倍。团河行宫位于南苑的一角,其建设最初是为了疏浚沣河水系,治理永定河。这一工程不仅展现了皇帝对水利工程的重视,也体现了皇家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走进团河行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西两侧的寿膳房和御茶房。为何它们均被设置于行宫的外面?据史料记载,这是出于防火安全的考虑。清代时,行宫门口放置了两只铁狮子,象征着皇家的威严。如今,铁狮子虽已不在,但行宫的大宫门依旧雄伟壮观,卷棚顶的设计同时体现出行宫的园林属性。
穿过大宫门,便来到了曾经的军机处。这里曾是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如今已变身为大兴区博物馆和南海子苑囿博物馆。博物馆内展示了大兴区的历史沿革,从西周时期的燕国腹地,到金代“大兴”地名的出现,再到明代顺天府的管辖,展现了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
团河行宫的园林设计独具匠心,借鉴了东湖、西湖的布局,形成了一个精致的葫芦形状。这种设计不仅美观,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寓意。葫芦形状的园林布局,象征着福禄双全,体现了皇家园林的吉祥寓意。同时,这种布局也便于水系的管理和景观的营造。
在园林中漫步,可以欣赏到翠润轩、鉴止书屋、珠源寺等精美建筑。翠润轩位于东湖湖心岛,是观赏对岸鱼乐汀美景的绝佳地点。鉴止书屋则展现了江南园林的特色,荷花墙的设计别具匠心。珠源寺作为御碑亭,保存着乾隆皇帝的御制诗碑,见证了这位文治武功兼备的皇帝对团河行宫的喜爱。
团河行宫的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从宫殿区到轴线的设计都相互关联,构成了一幅宏伟的画卷。复建团河行宫更大意义上是对样式雷的活化利用,只要样式雷的图纸在,烫样在,古代建筑就在。
然而,这座宏伟的皇家园林也经历了沧桑变迁。从乾隆年间的鼎盛时期,到八国联军的掠夺、焚毁,再到军阀拆除,团河行宫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直到近年来,经过精心修缮,这座承载着中华民族记忆的皇家园林才重新焕发生机。
如今,团河行宫遗址公园不仅是南中轴文化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在今后的日子里,这座历经风雨的皇家园林将继续诉说着属于它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