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黄桥!是这么成名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黄桥!是这么成名的……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24A07F8400?media_id=&suid=

地名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是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走进泰州,地名可以将你引向历史深处,窥见波澜壮阔的过往。

黄桥镇位于泰兴市东部中心地区,是苏中地区规模最大的集镇。黄桥古称永丰,汉初,因设海陵仓而采名“永丰里”。北宋熙宁年间,“永丰里”更名为“永丰镇”。元末明初,“永丰镇”改名为“黄桥镇”,并沿用至今。千年古镇曾经四周环水,枕水而兴,繁华相继,重文尚教,先贤辈出。1940年秋,黄桥决战打响,激战三天,新四军以少胜多,捷报频传。84年光阴荏苒,红色基因已经成为这座千年古镇最为鲜亮的底色。


黄桥


黄桥

黄桥地名追溯

中国古代人们聚居之处常被称为闾里,“百户为里,百里为乡”,自然村庄取名多带“里”字。早在汉代,“永丰里”之名就已载籍史册,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高祖十二年,这里属吴地海陵仓治下,依仓采名为“永丰里”,寓意此地仓足廪实,永远丰裕。


唐懿宗时,这里已经形成集市,并渐渐繁荣。从黄桥真武庙发现的唐代经幢石刻可知,咸通十一年(870年),这里就设有副使和市长官管理地方事务。发展到北宋年间,永丰里“百川会通、民利灌溉、土田饶沃、物产丰盛”,经济空前繁荣。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到永丰里谋生定居的人口急剧上升,逐步形成规模集镇,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永丰里被改制为永丰镇。当时,全国两千多个经济繁荣的集市建制为镇,永丰镇名列其中。宋王存的《元丰九域志》中有记载:泰兴县“四乡,柴墟、永丰二镇,有大江”。

△黄桥古貌图

永丰镇何时何因改称黄桥镇,民间传说较多。其中流传甚广的一种说法是:相传,永丰镇有一座石拱桥,形制独特,有一年皇帝路过这里,见此桥与皇家后花园的一座桥十分相像,便随口说道:“这好似吾家的桥!”皇帝金口玉言,当地百姓遂将此桥叫做“皇家桥”。此后口口相传,渐渐演变,就叫成了“黄桥”。清初,泰兴诗人张丕扬曾有诗云:“永丰移植被恩荣,传得香山两韵成。”

虽说这只是其中一个美丽的传说,但是自古以来这里始终被认为是一块风水宝地,相传,后来赫赫有名的何氏家族也因此选择在这里落地生根,发展壮大,仅明中期就出了“四进士、十举人、百秀才”,被清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誉为“江左甲族”。

△泰兴黄桥何氏宗祠

“黄桥”地名的出现,明朝始见于书。明代所著《英烈传》第二十八回有“却是俞通海取了黄桥、通州一路,得胜回兵来救”的描述,俞通海是朱元璋手下名将,那时正与元军作战,书中提及“黄桥”,说明在元代永丰镇已称作黄桥了。

据康熙《泰兴县志》记载:“黄桥在黄桥镇。”“黄桥镇在城东四十里,即永丰镇。”由此可见,黄桥镇是因有黄桥而被重新命名的。

明以后的史书记载上普遍使用“黄桥”这一名称,《明史·地理志》中记载:“泰兴,南滨江,西北有口岸镇、东有黄桥镇、南有印庄三巡检司。”此后,“黄桥”之称沿用至今。

一战成名

如今的黄桥镇闻名全国,与84年前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分不开,即黄桥战役。


黄桥战役,是1940年10月苏中地区的新四军为保卫苏中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的反击战役。

1940年,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率领新四军,采取“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以7000人的兵力,歼灭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所率政府军1.1万余人,第89军军长李守维在狼狈逃窜中淹亡,第33师师长孙启人、第88旅旅长苗瑞林被俘,独6旅旅长翁达自杀,缴获一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


△陈毅与粟裕在黄桥战役前夕

黄桥战役的胜利让中国最进步、抗战最坚决、革命最彻底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会合起来了,让彼此有了更好的配合和发展;逆转了敌我局部力量对比,稳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党中央提出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战略的坚实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黄桥也因此战役载入中国革命史册。2021年6月,黄桥战斗旧址入选江苏省首批红色地名,黄桥革命历史纪念地包括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新四军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旧址、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新四军第三纵队司令部旧址、黄桥战役支前委员会旧址、新四军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粟裕部分骨灰安放处。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