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氯芬治疗肌张力高,效果惊人!
巴氯芬治疗肌张力高,效果惊人!
肌张力高,也称为肌张力亢进,是一种常见的肌肉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维持的紧张度高于正常水平。这种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一定的负担。巴氯芬作为一种常用的药物,通过口服或直接向蛛网膜内注射微量的方式,有效治疗肌张力高。此外,A型肉毒素注射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可以显著减少特定肌肉的痉挛。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巴氯芬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巴氯芬来控制人体的一些反射。由于脑瘫患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反射失去控制,也就是无法释放巴氯芬来抑制过强的神经反射。针对这一机理,治疗脑瘫患儿可以通过人为的定量的将巴氯芬输入到人体内来控制异常的反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巴氯芬在临床上有两种主要应用方式:口服和鞘内给药(巴氯芬泵植入手术)。
口服巴氯芬是传统的给药方式,通过减少神经传递来缓解症状。然而,由于巴氯芬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非常低,口服时需要很大的剂量才能保证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浓度。因此,副反应非常明显,非常容易出现耐药的症状。
相比之下,巴氯芬泵植入手术(鞘内给药)具有显著优势。这种手术属于可控的、定量的将巴氯芬精准的输注到椎管内(病灶位置,也叫靶向位置),简单地说,巴氯芬泵植入手术就是把人体需要的药物(或治疗措施)用直接的方法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去,能够明显的降低肌张力,改善症状。巴氯芬泵植入手术的治疗分两步:第一步:测试阶段,对于需要改善痉挛状态的患儿,在植入巴氯芬泵前需要进行测试,确定是否输入巴氯芬能够改善患儿的症状。测试可以在清醒状态下进行,给患儿腰穿后,一次性在椎管内注射一定量的巴氯芬,然后观察是否能够改善患儿的痉挛状态。通过小剂量的药物进行测试是否可以改善,如果有效,那么植入巴氯芬泵后大多数患儿会有效果。第二步:长期植入治疗。巴氯芬泵植入手术创伤小,不破坏神经,通过体内植入的药物微泵实现巴氯芬鞘内持续给药,从而可以达到持续降低肌张力、改善扭转、徐动症状的目的。
巴氯芬泵植入手术适合以下两类患者:
- 四肢症状严重性痉挛且无法行走的痉挛性脑瘫;
- 混合型脑瘫,尤其是扭转和痉挛性脑瘫。
除了巴氯芬,肉毒毒素注射也是治疗肌张力高的一种重要方法。肉毒毒素通过精准定位过度紧张肌肉群,注射 A 型肉毒毒素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释放,快速缓解肌肉痉挛,为后续康复训练打开“窗口期”,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一般注射后数天显效。一般注射后 3-7 天开始起效,效果可持续 3-6 个月。肉毒毒素治疗肌张力高的效果是显著的,尤其是在短期内,它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
然而,肉毒毒素更适合局部肌张力障碍的治疗,而巴氯芬则在全身性肌张力高和脑瘫患者中表现出更好的效果。此外,康复训练、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也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功能和生活质量。
总之,巴氯芬在肌张力高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通过鞘内给药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肌张力,改善症状。然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