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老年人防骗秘籍:远离假冒保健品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47: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老年人防骗秘籍:远离假冒保健品

近年来,保健品诈骗案件屡见不鲜,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诈骗行为更是层出不穷。这些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从传统的线下推销到现在的线上营销,让许多老年人防不胜防。本文将通过真实案例,揭示保健品诈骗的常见手法,并提供实用的防骗指南,帮助老年人远离诈骗陷阱。

01

保健品诈骗的典型案例

2020年至2022年间,张某和罗某通过旅行社获取老年人信息,然后组织他们参加所谓的“健康讲座”和“感谢会”。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将销售人员包装成药厂领导或知名专家,虚假宣传保健品的功效,声称这些产品能治疗各种重大疾病。实际上,这些产品只是普通的保健食品,根本不具备所宣称的治疗效果。最终,张某和罗某因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10万元。

02

诈骗手法揭秘

保健品诈骗之所以屡屡得手,主要是因为不法分子深谙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他们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手法:

  1. 虚假宣传和夸大功效:诈骗者会将普通保健食品包装成“神药”,声称能治疗各种疾病,如“三高”、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癌症。他们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和对疾病的恐惧,诱导其购买高价产品。

  2. 利用信息不对称:许多老年人对互联网和现代科技不够熟悉,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诈骗者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电话、微信等渠道进行一对一营销,让老年人难以察觉其中的陷阱。

  3. 线上线下结合:诈骗者会通过电视广告、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引流,再通过电话、微信等渠道进行一对一营销。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让诈骗行为更加隐蔽,也给监管和维权带来困难。

  4. 情感营销:诈骗者会通过“阿姨”“叔叔”等亲昵的称呼拉近与老年人的距离,甚至通过送小礼物、组织旅游等方式获取信任。这种温情攻势往往让老年人放松警惕,更容易上当受骗。

03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上当?

心理学研究表明,老年人在消费时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冲动的一面。在购买日用品时,他们可能会精打细算,但在购买保健品时却容易冲动消费。这主要是因为:

  1. 健康焦虑: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健康的担忧日益增加。他们往往对各种健康问题高度敏感,容易相信能快速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2. 情感需求:许多老年人处于“空巢期”,子女不在身边,社交圈子缩小,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诈骗者正是利用这种情感需求,通过温情攻势获取信任。

  3. 信息获取能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可能会下降,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容易被虚假宣传所迷惑。

04

如何防范保健品诈骗?

面对层出不穷的保健品诈骗,老年人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骗指南:

  1. 认清“蓝帽”标志:正规保健食品包装上应有天蓝色的保健食品标志(俗称“蓝帽子”),这是国家规定的专用标识。同时,产品应标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批准文号,如“国食健字G/J******”。

  2. 核实产品信息:购买前,可以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询产品的批准文号和相关信息,确保产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 警惕各种“免费”活动: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免费体检”“免费讲座”“免费试用”等,这些往往是诈骗的开始。

  4. 保持理性,不轻信“专家”推荐:对于声称能治疗各种疾病的“神药”要保持高度警惕,任何保健食品都不能替代正规药物。

  5. 保留购物凭证:购买时一定要索要并保留购物凭证,以便在发现问题时进行维权。

  6. 多与家人沟通:在购买保健品前,多听听家人的意见,避免盲目消费。家人也要多关心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辨别真伪。

05

维权途径

如果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一定要及时维权。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提供相关证据,如购物凭证、宣传资料等。如果涉及金额较大,还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保健品诈骗不仅侵害了老年人的财产安全,更严重威胁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老年人的防骗意识,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