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炭车到新能源:柳州工业博物馆展现百年工业变迁
从木炭车到新能源:柳州工业博物馆展现百年工业变迁
柳州工业博物馆是一座承载着中国工业记忆的宝库,它以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历史资料,展现了柳州乃至中国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这座年轻的博物馆由一家棉纺厂旧厂房改造而成,于2012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虽然只有12年的历史,但却浓缩了中国工业近百年的发展轨迹。
柳州工业博物馆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展示了世界汽车发展史,更着重记录了中国自己的工业发展故事。整个博物馆占地1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2万平方米,分为室内展区和室外展区两部分。馆内展品丰富多样,涵盖了列车、工程机械、机床、锅炉、船舶、纺织机械等多个领域,几乎囊括了所有类型的工业品。
博物馆依托柳州深厚的工业基础而建,展出了大量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业文物,如最早自主研发的700吨压力机和东风柳汽设计的3000吨压力机。自主创新发展是整个博物馆的主题,展现了柳州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从民国到改革开放:柳州工业的起源与奋斗
室内展区分为上下两层,一楼主要展示民国时期至改革开放前柳州工业的发展历程。入口处陈列着一台20世纪50年代法国制造的压力机,这台设备在80年代被柳州微型汽车厂引进,至今仍矗立在展厅中,令人震撼。
柳州工业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25年,当时新桂系军阀统一广西后,开始大力发展新式工业。1928年,柳州机械厂的成立标志着柳州与汽车制造业的结缘。1933年,该厂成功研制出广西历史上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汽车,并在南宁展示,李宗仁亲自为其题写"木炭车"。
柳州机械厂的成就不仅限于汽车,还制造出了"朱荣章号"飞机,该机型马力达750匹,甚至投入批量生产并参加了对日空战。
1953年,柳州机械厂自主设计制造了新中国第一台汽油机,为后续的造车之路奠定了基础。
在"大跃进"时期,柳州成立了农业机械厂,专注于生产农具。同期,柳州机械厂则承担了拖拉机等载具的试制任务。
1958年,柳州工程机械厂成立,与厦门工程机械厂、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联合开发了中国第一代轮式装载机Z435,成为广西柳工的前身。
1969年全国"造车热"中,广西政府批准柳州农业机械厂和柳州机械厂联合生产汽车。在缺乏图纸和设备的情况下,工人们凭借铁丝、木头、纸张制作模型,并在地下挖坑捶打钢板,最终试制成功广西第一台现代载货汽车——"飞跃"牌(后改名"柳江"牌)130型载货车,开启了广西现代汽车工业的新篇章。这台车在1969年至1980年间共生产了7098辆。
同时,为了配合国家"三线建设"战略,柳州机械厂等国营企业参与了国防建设,制造了军用内燃机、半自动步枪、迫击炮等军事装备。
改革开放后的柳州工业:从载重货车到新能源汽车
二楼展区展示了改革开放后的柳州工业建设成果。1973年,柳州农业机械厂挂牌"广西柳州汽车厂",正式将造车作为主业,并于1981年加入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成为"东风矩阵"的一员。同年,LZ141型货车诞生,这台"四眼仔"或许就是80后们儿时对大货车的最初记忆。
柳州机械厂在1980年研发出汽车专用微型发动机后,成功转向微型车生产。1982年,更名为拖拉机厂的柳机试制出第一辆五菱微面LZ110。
1987年,柳机开发出广西第一台微型轿车"迪赛"LJ5101K(LJ720)。
同年10月,柳机以雪铁龙Visa为样本,通过CKD方式打造出第一台五菱轿车。尽管是通过逆向研发得到的,但这款车型最高时速可达130km/h,堪称"亡命飞车"。
1991年,东风柳汽尝试仿制三菱得利卡,成功试制出"乘龙"LZ6400面包车,但因市场反响平平,最终被放弃。
1996年,柳机正式更名为柳州五菱柳州机械厂。90年代末,通过仿照三菱L100,制造出第二代微车产品。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涌入,家用汽车市场迎来爆发期。2002年,上汽、通用、五菱三方合资成立"上汽通用五菱"公司。五菱通过股份换取了资金、技术和全球供应链支持,实现了"一分为二"的发展模式。
2010年,五菱宏光诞生,月销量曾在2014年1月达到81153台的巅峰。自此,五菱与"人民之车"的标签紧密相连。
同年,东风柳汽通过景逸MPV进入家用车市场,并尝试创新设计。
2010年,上汽通用五菱推出乘用车品牌"宝骏"。2011年,宝骏首款车型630上市,起售价6.28万元。虽然销量表现平平,但制造品质明显提升。
真正让宝骏品牌腾飞的是2014年推出的730车型。这款7座MPV仅用四个月就突破月销3万台,巅峰时期更是突破5万台,其市场地位后来被510 SUV所超越。这一成功彰显了五菱在产品企划方面的卓越能力。
在展览的"新时代"部分,五菱和东风柳汽都展出了各自的新能源转型代表作——宝骏E300和景逸S50 EV。前者是2020年首批广西纯电微型车之一,后者则是2017年广西首批纯电轿车,续航达410公里,如今已成为柳州街头网约车的主力车型。
五菱和东风柳汽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自主工业发展的缩影。从民国时期到新能源时代,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它们始终秉持"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的理念。柳州工业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展示工业成就的场所,更是中国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现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