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品尝食物,尝出里面的各种味道,而不是只会说好不好吃?
如何品尝食物,尝出里面的各种味道,而不是只会说好不好吃?
品尝美食并不需要过人的天赋,而是可以通过训练和经验积累来提高味觉辨识能力。从简单的食材到复杂的复合味道,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和对比,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美食鉴赏家。
大部分美食家并不是有过人的味觉或嗅觉天赋,而是经过充分地训练(其实就是吃的足够多,足够细)后掌握了很多不同食材本身的味道,调料的味道,因此才能分辨出复合食物中不同的味觉。和品酒有一点点相似,学习品酒中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熟悉葡萄酒中各类不同香气的味道,查了下叫酒鼻子,参考:关于品酒,如何入门,如何进阶?相关的专业标准是如何的?。当你足够熟悉这些味道,你自然就能分辨的出来。
对于我们这种普通人来说,首先不一定会针对性的去品味每一次吃到的食物,其次,日常用餐的习惯和地域限制了我们了解不同食材和料理的味道。
我举个例子,我是北京人,又是半个满人,嗜肉口重,习惯了多油多盐,一直以来就不知道鸡汤有何鲜美之处,一方面由于我吃的东西很少有单纯的用鸡汤做底的,另一方面,我吃的餐厅肯下功夫熬制鸡汤而不是用鸡精的太少了。我太太是上海人,她来北京最不适应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多盐,二是鸡精太多。你看,这里就出现对比了,我完全区分不出来鸡汤和鸡精的区别,我认真的去品尝过,但还是吃不出来,但我太太就完全可以分得出来。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从小是喝着家里做的鸡汤长大的,上海稍微好一点的馆子是必然不敢用鸡精代替鸡汤的,因为食客吃的出来。难道是因为她味觉比我灵敏吗?
但这是可以改变的,我后来尝试自己做鸡汤和其他高汤,吃过几次后,味蕾就能记住鸡汤本身的味道了,再去吃外面饭馆的菜,有时也能感觉到这鸡汤怪怪的,这就是训练的结果。
调料尤其是香料的分辨其实比食材容易,因为每一味都有很鲜明的特点,略加训练就会分辨出来。你举的那个沙拉汁的例子,很简单,你单独品尝橄榄油,柠檬汁,黑胡椒,盐,一定是能分得出来的。放在一起的时候,有些味道会融合,但特征不变,用柠檬汁和用醋调味是绝对不一样的,你自己做几次就尝的出来。
总的来说,品尝美食无关天赋,更多的是训练和用心体会,自己如果做饭会更快一些,在外面吃饭也可以通过问厨子或者服务员了解不同菜中的用料和味道处理,熟能生巧而已。
1、复合味首先要问自己的是好吃不好吃,这个是直观感受,不要思考太多。
舌头能感受到的就是咸甜酸苦鲜麻辣这几味,受体种类很少。一般只用氯化钠的,所以咸味上没有区别,其他离子高了有金属味。甜味没有区别,只有甜度的区分,但不同物质可能在唾液稀释时,有不同的性质造成细微的差别。酸味同甜味,但稀释时的影响更大些。苦味和鲜味无差别。辣是痛感,受体是一个,只有程度上的区别。麻不记得了。
更复杂的味道是通过347种嗅觉受体来感受的,组合起来有无数可能。分辨出其中有什么味道和感受到有味道是两个层次。感受到味道丰厚还是单薄,稍微注意一点就可以做到。注意在口腔里多留一下,让香气进入鼻腔。
分辨出味道要求你对各种香气很熟悉。印度人多用香料,我见到的印度人都能在复杂的咖喱里吃出各种香料。
2、只有辣椒素会杀死辣椒素的受体,也就是只有吃辣的人会更能吃辣,其他味觉都不会受影响。
影响味觉的论调都是扯淡。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不喜欢吃什么只是因为吃的不够多,常吃重口味会让你难对清淡的欣赏,反之亦然。
3、你吃的乌冬面不够好。清淡绝不是单一。
4、有一些人是超级味觉者,他们只是阈值低,作用极其有限。反过来有些人的味觉有缺陷这才会有影响。
而且说白了皮皮虾的世界多么绚丽或者犬的世界多么芬芳关我屁事啊。
美食家品酒师之类,只是对味觉的记忆比较强。这是可以训练的。但这不是重点。关于美食家的文章,可以参考我朋友wuvist的回答成为美食家有哪些先决条件以及等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