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设立“锅包肉办公室”:一道菜带火一座城
吉林市设立“锅包肉办公室”:一道菜带火一座城
“大东山水迎天下,锅包美誉源久长。”近日,吉林省吉林市举办的世界锅包肉大赛引发全网热议。更令人惊喜的是,当地宣布将设立“锅包肉办公室”,专门负责推广这一东北经典美食。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吉林市对特色美食文化的重视,更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锅包肉办公室:从创意到落地
6月29日至30日,来自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6名选手齐聚吉林市,参加这场史无前例的锅包肉大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金奖3名、银奖9名、铜奖18名。大赛期间,吉林市锅包肉累计销售量达56万份,掀起了一股全民“寻味”热潮。
赛后,吉林市宣布拟组建“餐饮名品推广办公室暨锅包肉办公室”。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该机构将由市商务局负责,不新增额外编制,旨在进一步推广锅包肉文化,提升城市知名度。这一创新举措迅速引发全网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调侃:“宫保鸡丁办公室还会远吗?”
“舌尖上的经济”:锅包肉带动地方发展
世界锅包肉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全国人民领略了东北美食的魅力,更为吉林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大赛期间:
- 吉林站到达人数7.98万人,同比增长30.18%
- 33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7.31万人次,同比增长25.41%
- 实现旅游收入232.07万元,同比增长38.27%
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是锅包肉这一道菜所蕴含的巨大经济能量。正如艾媒咨询CEO张毅所说:“一旦形成‘爆品’,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视。”
从“网红”到“长红”:吉林市的文旅新思路
事实上,吉林市的文旅发展早已走在前列。作为拥有22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有“雾凇之都、滑雪天堂”的美誉,更有满族乌拉火锅、满汉全席等丰富的饮食文化传承。近年来,吉林市持续打造“凇、星、江、山、夜、雪、鸟、食、文、泉”十大文旅IP,致力于成为“中国北方休闲旅游目的地”。
此次锅包肉大赛的成功,无疑为吉林市的文旅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正如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黄璜所说:“‘出圈’是目的,但远不是终点。要从一时‘网红’变‘长红’,要做的远比引爆流量更难。”
借鉴与创新:打造地方特色经济新模式
吉林市的这一创新举措,不禁让人联想到广西柳州的螺蛳粉产业。近年来,柳州通过系统规划和品牌打造,将螺蛳粉从一道地方小吃发展成为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大产业。吉林市设立锅包肉办公室,正是借鉴了这一成功经验,试图以特色美食为突破口,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未来,随着锅包肉办公室的正式运行,我们有理由期待,这道外酥里嫩、酸甜可口的经典东北菜,将不仅是一道美味,更将成为吉林市乃至吉林省的一张闪亮名片,带动更多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