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凯湖水质跃升至Ⅱ类,中俄跨境生态保护创佳绩
兴凯湖水质跃升至Ⅱ类,中俄跨境生态保护创佳绩
近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中俄界湖兴凯湖龙王庙断面水质已达到Ⅱ类,水质优良比例高达100%。这一喜讯标志着中俄两国多年的跨境生态保护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兴凯湖,这片横跨中俄两国的淡水湖泊,总面积达4380平方公里,其中三分之一位于中国境内。作为亚洲最大的淡水界湖,兴凯湖不仅是两国重要的水资源,还是国际重要湿地,承载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跨境污染的挑战
历史上,由于跨境污染和过度开发,兴凯湖的生态环境曾面临严峻挑战。20世纪末,湖水水质一度降至Ⅳ类,局部区域甚至出现劣Ⅴ类水体,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湖区的生态平衡和周边居民的用水安全。
中俄携手共护碧波
面对这一挑战,中俄两国于2001年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明确了双方在跨界水资源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此后,两国在兴凯湖保护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
2015年,黑龙江省启动兴凯湖保护与防治工程,计划在36个项目上投入巨资,以改善水质和保护生态环境。同年,中俄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与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和生态部关于跨界水体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合作协议》,为跨境生态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具体措施与成效
在具体措施上,中俄两国采取了多项联合行动:
- 跨境水质监测:两国建立定期水质监测机制,共享监测数据,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
- 污染源治理:中方在密山市等地建设多个污水处理厂,实现超净排放。俄方也在阿穆尔州实施了一系列污染治理项目。
- 生态修复工程:双方共同推进湿地恢复和生态修复项目,保护湖区生物多样性。
- 联合执法行动:两国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打击非法捕捞和污染行为。
碧波重现
经过持续努力,兴凯湖的水质状况显著改善。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兴凯湖龙王庙断面水质已稳定达到Ⅱ类标准,主要污染物指标大幅下降。湖区的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恢复,珍稀鸟类数量显著增加,鱼类资源日益丰富。
未来展望
鸡西市生态环境局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保护力度,确保兴凯湖的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中俄两国计划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制定长期生态保护规划,打造跨境生态合作的典范。
兴凯湖的水质改善不仅是一场生态治理的成功案例,更是中俄两国在环境保护领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这片碧波荡漾的界湖,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跨境生态保护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