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雪村战斗烈士遗骸中发现女性照片,82年后终现清晰面貌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07: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雪村战斗烈士遗骸中发现女性照片,82年后终现清晰面貌

近日,河北省肃宁县在迁移雪村战斗牺牲烈士遗骸的过程中,发现一名烈士双手紧握一张年轻女性的照片。经过上海复旦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的专家团队修复,这张历经82年风化的照片终于重现清晰面貌。

烈士紧握82年的照片

前段时间,一张烈士紧握82年的照片曾刷屏全网。河北省肃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迁移雪村战斗牺牲烈士遗骸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一名烈士双手抱在胸前,紧握一张年轻女性的照片。然而历经82年,照片已经风化,面部细节也有些模糊。

此前,TR美术工作室尝试对原照片进行特征分析,并分组修复了几个版本,之后汇总融合,确定了最终效果。工作人员希望根据照片这一线索,找到烈士的亲属。

照片修复过程

6月11日,记者从肃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雪村战斗烈士墓即将竣工。关于烈士怀中的女子照片,上海复旦大学已对照片进行CT扫描修复,同时陕西师范大学在对照片本体进行修复、保养。

据了解,烈士双手紧握的照片被发现时,影像模糊不清,纸张严重劣化一触即碎。陕西师范大学的科研人员经过研判,选择用微米级的液雾喷洒在照片背面,同时增强照片的强度与韧性。

陕西师范大学感光与纸质等多种材质档案保护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李玉虎介绍:“我们恢复了她的眼神、表情、发饰和服饰,还有发髻,相纸的纸纹都恢复出来了,就是我们抗日战争时期,上世纪40年代初年轻女学生的精神风貌。”

雪村战斗惨烈程度超乎想象

日前,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已对沧州市肃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发掘的90箱遗骸进行了体质鉴定研究。体质鉴定结果表明,肃宁雪村出土遗骸有多个个体混合的情况,经统计,肃宁雪村出土遗骸的最小个体数为101例。

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负责人文少卿副教授表示:“在这些遗骸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弹痕、弹孔,有4例个体出现了粉碎性骨折,在这之中还有1例个体有子弹穿过的痕迹,造成股骨骨干上半部分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我猜测是被重机枪等威力较大的武器打到了骨头上,瞬间导致的粉碎性骨折。”

战斗的惨烈突破了他们的想象,实验室的同学们在鉴定过程中看到这些带有创伤的遗骸,心情十分沉重。令文少卿惊讶的是,在这101例个体中有10例女性或疑似女性的个体,还有4例婴儿期(0-2岁)个体,4例幼儿期(3-6岁)个体。“这是我们第一次在烈士墓中鉴别出女性及婴幼儿个体,在之前的发掘工作中从未见到过。”文少卿说。

雪村战斗历史背景

1942年,由于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以及随着太平洋战争的深入,穷兵黩武的日本侵略军兵员匮乏,财力枯竭,为挽救危局,日军企图以富庶的冀中作为其后方供给基地,于是调集5万余兵力,对冀中腹地开始了空前残酷的“五一”大“扫荡”。

在反“扫荡”斗争中,冀中八分区首当其冲,成为敌人“扫荡”突击的重点。冀中军区第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政委王远音率分区机关和所属二十三团二营转移到任(丘)、河(间)、大(城)地区,为寻找在饶阳遭受严重损失又失去联系的所属三十团,于6月初返回中心区,驻献县泥马头一带,并于6月7日进驻肃宁县雪村。

6月8日拂晓,日寇步、骑、炮、坦诸兵种配合,向雪村展开猛烈进攻。雪村顿时变成一片火海,从6月8日拂晓到黄昏,战斗的硝烟一刻都没有停过。八路军将士在司令员常德善的带领下,在雪村村北的开阔地上、沟渠中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拼杀。

常德善的右脚、左手等多处受伤,仍用肩膀顶住机枪继续射击,突围至河肃路以北张庄村一带,常德善身中20多弹,壮烈牺牲。政委王远音身负重伤,饮弹自尽。三十团政委汪威、副团长肖治国、总支书记沈笑天以及二十三团二营长邱福和分区侦察股长杨克夫等为国捐躯。三十团警卫连都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也全部以身殉国。

雪村战斗是八分区组建以来,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一战。雪村见证了日军的暴行和罪恶,也见证了广大指战员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抗日英烈们的英雄事迹流芳百世,永远使人怀念。向烈士致敬!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