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花:从传统文化符号到现代城市名片
芙蓉花:从传统文化符号到现代城市名片
芙蓉花,又名木芙蓉,以其独特的形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自然界的美丽花卉,更是一种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象征的重要符号。
历史渊源与文化象征
芙蓉花的名称由来与其生长特性密切相关。其花或白或粉或赤,皎若芙蓉出水,艳似菡萏展瓣,故有“芙蓉花”之称。又因其生于陆地,为木本植物,故又名“木芙蓉”。更因其花期在晚秋,能抵抗霜侵露凌,又被称为“拒霜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芙蓉花象征着高洁、高尚和雍容华贵。这种象征意义在成都体现得尤为明显。成都与芙蓉花的渊源可追溯至古代传说。据传,秦朝时张仪筑成都城,因地质不熟导致城墙屡建屡塌。后神龟出现,其行迹神似绽放的芙蓉花,人们依此筑城,最终成功。这一传说将芙蓉花与成都的起源紧密相连。
芙蓉花在成都的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君孟昶为讨花蕊夫人的欢心,在成都城头遍种芙蓉。每到深秋,万花齐开,蔚如锦绣,内外延伸数十里,孟昶不禁感叹:“群臣曰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从此,成都便有了“芙蓉城”或“蓉城”的美誉。
艺术表现与文化内涵
芙蓉花不仅在历史传说中占据重要地位,更在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中留下了大量佳作。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和陈述古拒霜花》中写道:“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这首诗赞美了芙蓉花不畏霜侵露凌的品格,体现了文人墨客对芙蓉花精神内涵的欣赏。
在绘画艺术中,芙蓉花同样备受青睐。清代画家恽寿平的《芙蓉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芙蓉花的娇艳姿态,展现了其在绘画艺术中的独特魅力。近现代画家张大千更是创作了大量以芙蓉为题材的作品,如《秋芙蓉图轴》,将芙蓉花的美艳与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在诗词绘画中的表现,芙蓉花还因其吉祥寓意而深受百姓喜爱。“芙蓉”与“夫荣”谐音,与桂花组合寓意“夫荣妻贵”,与牡丹组合象征“荣华富贵”,与白鹭组合则意味着“一路荣华”。这些寓意丰富的组合在各种古代艺术品和工艺品中屡见不鲜。
现代传承与创新
进入现代社会,芙蓉花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新的诠释和传承。2022年,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成果展以“人文四季·花期已至”为主题,将芙蓉花元素融入展览设计。整个展览场地被设计成一朵盛开的芙蓉花,通过放射性的自由流动路线,让观众从各个角度感受成都的魅力。
展览中,李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扬雄、文翁、诸葛亮等四川九大历史名人的生平故事以插画屏风、墙面剪影灯装置等形式呈现。同时,展览还设置了人文蓉城、美学成都、创新天府、安逸锦城四大区域,通过图书、摄影作品、动漫游戏IP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成都的文化魅力。
园林应用与生活融合
芙蓉花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元素。成都市植物园自1983年木芙蓉被确立为成都市花以来,便致力于芙蓉花的研究与推广工作。经过40多年的研究,该园已拥有世界第一的木芙蓉资源,自主培育出四十余个芙蓉花品种,使得芙蓉花的开花时间从6月持续到12月,横跨半年之久。
在2024年世园会上,成都芙蓉作为会花大放异彩。成都市植物园提供了涵盖不同花色花型的25个品种,其中6个品种在开幕式上如期绽放,3个新优表现型的太空芙蓉也在秋季盛开,为游客带来了视觉盛宴。此外,成都市植物园还积极协助世园会芙蓉竞赛单元及芙蓉科普展,展示了“百日华彩”等芙蓉新品种。
成都市植物园不仅在国内推广芙蓉花,还积极推动其走向国际舞台。锦绣紫、粉钿、红玉三个木芙蓉新品种受邀参加美国花卉园林园艺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成都花卉种业的自主创新成果。
芙蓉花从古代的诗词画作中走来,经过现代的创新演绎,已成为成都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它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融入了市民的生活方式,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美丽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