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蚊攻略:从子孓入手
夏季防蚊攻略:从子孓入手
夏季来临,蚊虫活跃,尤其是蚊子幼虫(孑孓)在静止水域大量繁殖,成为疾病传播的源头。了解子孓的生态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如清理积水、使用生物控制等,不仅能减少蚊虫滋生,还能降低登革热、疟疾等疾病风险。快来分享你的防蚊妙招吧!
孑孓的生态特点
孑孓是蚊子的幼虫,身体细长,呈深褐色,胸部较头部及腹部宽大。它们主要生活在稻田、溪流或家庭缸、盆积水中,以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雌蚊在吸完血后,便找有水的地方产卵。在夏天适宜的环境里,雌蚊将卵产在水中。每只雌蚊一生可产卵1000—3000个,它们完成一代的发育只需10—12天,一年可繁殖七八代。并且,雌蚊只要一次受孕,便可终生产卵。
家庭环境中的积水区域
- 绿萝等水养植物的花瓶定期换水,一般5天到7天换一次,保持水生环境的清洁,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 饮用水缸,楼顶水箱可加盖密闭,避免蚊虫产卵孳生孑孓;
- 冰箱底部的水盘;
- 家中的储水桶、缸等,一般5天到7天换一次;
- 楼顶堆放的陶瓮、盆罐、废弃的鱼缸等可翻转倒扣或加盖密闭,避免产生积水;
- 小区下水道凹井盖陷可在降雨频繁时期每周投放灭杀孑孓药物;
- 晒衣架水泥桩上及其他可积水的水管,可填塞沙土,避免积水;
- 屋檐排水槽或反梁时常疏通,避免堵塞积水;
- 家禽、家畜与鸟类饮用水槽;
- 周围废弃或闲置的盆、罐、瓶等。
安全生物防治方法
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建议使用专门的灭蚊幼剂进行防治。其中不伤害植物的灭蚊幼剂主要是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如吡丙醚),需按说明书,持续、定期、正确使用。如果使用苏云金杆菌颗粒剂或乳剂,一般用量为每平方米水体1~2克,须在水体表面均匀投入药物。
此外,倡导采用防蚊花篮瓶,或采用海绵、塑料袋等塞住(稍留缝隙,让根部透气)水培植物花瓶口,防止蚊子飞入产卵。如不能采取上述措施,应每周至少检查一次花瓶,发现有蚊虫(幼虫或蛹)孳生,必须换水,并彻底洗刷容器内壁,冲洗植物根部(因蚊子产的卵会附着在瓶壁或根部)。大型蓄水景观容器倡导养鱼防蚊,如食蚊鱼、斗鱼、金鱼等。
日常防蚊实用建议
驱蚊腕带:出外活动时,如果不想驱蚊剂直接接触皮肤,可以考虑选择佩戴含有天然驱蚊精华油成分的驱蚊带。不过购买前记得留意成分,只要成分安全,尽管是孕妇、儿童或皮肤敏感人士也可放心配戴。
开风扇:蚊子的飞行力很弱,风扇吹出的风力已足够吹走它们。加上风扇可帮助人体降温,吹散呼吸所产生的碳排放,蚊子就很难锁定目标猎物。
养一缸食蚊鱼:不少灭蚊的措施都少不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然而解决蚊患的根本方法,可以观察大自然的规律中找到。蚊子会在鱼缸水中产卵,而食蚊鱼却会把孵化的孑孓吃掉,不失为环保自然又长效的防蚊措施。
家用物理性灭蚊装置:一般家用灭蚊装置的原理都是透过灭蚊器的光线和热力吸引蚊子,当“盲樁樁”的蚊子扑过去后便会被热死。市面上有不少选择,大家选购时必须注意安全规格,例如留意缝隙会否过大,以免小朋友伸手指进去,触发意外。此装置一般不会造成噪音、异味等问题,但缺点是要定期打开灯罩,并用刷子清理蚊子尸体。
自制捕蚊器:利用塑料水瓶制造一个捕蚊器,瓶内放有蚊子喜欢气味的积水,从而将之引入瓶子内。由于瓶子入口外宽内窄,一但进入就很难外出离开。当捕蚊器已捕抓了一定数量的蚊子后,便可将之弃置,十分方便。
材料:
- 瓶子:塑膠水瓶、黑色布、膠紙
- 具气味的积水:黄糖、酵母粉、热水
做法:
先将塑膠水瓶从中间打横切开,瓶盖不要,上半部份呈漏斗状,下半部份呈杯状
在塑膠瓶下半部份内注入热水,放入黄糖和酵母粉,用棒子搅溶
将塑膠瓶上半部倒转成漏斗,接合在下半部杯子上,用胶纸固定
用黑色布把瓶子外圍包好,用胶纸固定
把捕蚊器放在蚊子经常出没的地方,例如垃圾桶旁边即可
避免在蚊子活跃的时间外出:蚊子一般在黄昏与黎明时份最为活跃,此时应尽量避免在户外或丛林附近活动。若必须外出,也应预先涂上驱蚊剂或做足其他驱蚊措施。
穿浅色长袖鬆身衣物:蚊子一般透过感应红外线追蹤猎物,所以体表温度和碳排放较高的人士最受蚊子欢迎。浅色鬆身的衣物较为通爽,穿上有助身体降溫。长袖也可减少身体外露面積,縮減蚊子可叮範圍。
杜绝家中积水:积水是蚊子产卵和孵化的温床,如政府宣传广告所讲,我们必须彻底检查家中是否有引發蚊患的积水,例如马上清理傘桶、花盆底等积水,以及勤换水种植物和鱼缸的水。
留意蚊帐紗窗有沒有破洞:居於多蚊地區的朋友可選擇安裝防蚊紗窗、防蚊窗簾和蚊帳這些更徹底的防蚊方法。不過,安裝之後也必須時刻注意保養和勤於清潔,提防小朋友或許寵物不小心划破蚊帳,確保已嚴密地圈住了保护範圍。另外,睡覺前最好記得先用扇子驅趕所有蚊帳內可能存在的蚊子。
结语
预防胜于治疗,通过了解孑孓的生态特点和采取有效的防蚊措施,我们可以大大减少蚊虫的滋生,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