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樊纲:中国经济波动是短期现象,长期发展仍具韧性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50:3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樊纲:中国经济波动是短期现象,长期发展仍具韧性

2024年9月,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教授在广州商学院“广商大讲堂”上,就中国经济波动与长期发展发表了一场深刻演讲。他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主要是短期周期性波动的结果,而非长期衰退的开始。这一观点为我们理解中国经济现状提供了重要视角。

01

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如何区分?

樊纲教授强调,短期经济波动与长期发展趋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短期波动主要由需求决定,而长期趋势则更多受到供给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 风险积累:过去长期高增长过程中积累的各种风险因素,如房地产市场泡沫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对经济下行产生了巨大压力。
  • 外部冲击:新冠疫情的冲击,以及全球供应链的调整,都对中国经济造成了短期影响。
  • 政策因素:政策“合成谬误”等内部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波动。

从数据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确实面临诸多挑战。但正如樊纲教授所言,9月末以来政策转向发力,市场已出现积极变化。毕马威中国最新发布的《2025年宏观经济十大趋势展望》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经济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GDP增速有望达到4.6%左右。

02

“比较优势”衰竭?“后发优势”来补!

面对短期波动,樊纲教授更关注的是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潜力。他特别强调了“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优势”通常指一国在某些初级要素(如自然资源或低水平劳动力)上的成本优势。但这种优势十分脆弱,一旦收入水平提高,这种优势就会迅速消失。这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樊纲教授指出,真正能帮助中国跨越这一陷阱的是“后发优势”。所谓“后发优势”,就是通过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知识,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知识与技术,较快地缩小差距。

中国在多个领域已经展现出这种优势:

  • 新能源汽车: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多家本土品牌跻身全球前列。
  • 人工智能:在AI领域,中国与美国形成“双寡头”格局,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
  • 5G通信:华为等企业在5G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樊纲教授强调,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遏制战略,试图切断中国发挥“后发优势”的渠道。但这种遏制反而促使中国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为经济转型升级创造了新机遇。

03

周期性波动:危机也是转机

樊纲教授还指出,周期性波动并非全然负面,它也为解决经济问题创造了新的条件:

  • 企业重组:低谷时期往往伴随着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效率。
  • 自主创新:外部技术封锁迫使中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 市场开放:为了应对挑战,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进入高技术领域。

04

中国经济的韧性从何而来?

樊纲教授对中国经济发展持相对乐观态度,他认为中国经济仍有许多“亮点”与韧性:

  • 新技术产业:在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中国已经占据国际领先地位。
  • 传统制造业:中国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条和强大的制造能力,这是其他国家短期内难以替代的。
  • 人力资本积累:中国正在形成“中级人力资本”的比较优势,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 城市群发展:新型城镇化进程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增长点。
05

政策建议:如何化危为机?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樊纲教授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 加大宏观经济政策力度:包括增加地方债务规模、实施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等。
  • 扩大对外开放: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上与全球市场对接,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传播。
  • 鼓励自主创新:加大对科研和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樊纲教授勉励青年学子,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经济波动,将其视为学习和研究的机会。正如他所说:“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极其艰难、困苦、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研究。”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但其发展潜力和韧性同样值得期待。正如樊纲教授所言,中国经济的波动是长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波动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和新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正确的政策引导和持续的创新推动下,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