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区:一座孕育出“川菜之魂”的千年古城
郫都区:一座孕育出“川菜之魂”的千年古城
郫都区,这座拥有2800余年历史的城市,不仅见证了无数风云变幻,还孕育了闻名遐迩的郫县豆瓣。郫都区的历史变迁与地名“郫”的由来一直备受关注,关于“郫”字的起源更是众说纷纭。从因人得名到因族称得名,每一个说法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郫县豆瓣作为郫都区的另一张名片,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味早已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探寻郫都区的历史变迁与郫县豆瓣背后的秘密吧!
古蜀文明的发源地
郫都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蜀国时期。据西汉文学家扬雄在《蜀王本纪》中记载,蜀王杜宇在此建城,这标志着郫都区成为成都历史上第一座都城。这一发现得到了考古学的证实。1995年以来,成都平原史前聚落考古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郫县古城是成都平原上发现的六座史前时期的古城之一。经考古测定,从建筑技术和风格来看,古城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是宝墩文化的中心聚落遗址。尤其古城中部大型礼仪性建筑遗址的发现,是宝墩文化规格最高的遗迹之一,是长江上游地区文明起源的重要实物标志。
古城遗址,位于郫都区三道堰镇古城村,是成都平原多处史前城址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处遗址,距今有4000年左右的历史。古城遗址城墙为长方形,分内外结构,墙面采用“双向堆土,斜向拍夯”方法修筑而成。遗址长约650米,宽约500米。城基宽10米,高2—5米。城内面积约26.66万平方米。
“郫”字的起源
关于“郫”字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
- 因人得名:源于杜宇氏族“蒲卑”,“郫”为其音译或简称。
- 因水得名:可能源自郫江,但开凿时间晚于郫县设立。
- 因方位得名:据古时山水阴阳理论,郫位于岷山之南。
- 因地势得名:古代郫县地处低洼,多蒲草,因此称“卑邑”。
- 因族称得名:可能是古蜀族自称“蒲卑”的转写。
川菜之魂——郫县豆瓣
郫县豆瓣,作为郫都区的另一张名片,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味早已深入人心。郫县豆瓣的制作工艺独特,选用优质蚕豆、二荆条辣椒和面粉为主要原料,经过复杂的发酵工艺制成。其特点是色泽红亮、瓣小肉厚、油润酥脆、酱香浓郁、回味悠长。郫县豆瓣不仅是川菜的重要调味品,更被誉为“川菜之魂”。
现代发展
进入现代,郫都区作为成都的副中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郫都区不仅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古城遗址、杜鹃城遗址、扬雄墓等,还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郫都区的现代发展与悠久历史相得益彰,展现出一座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郫都区,这座承载着2800余年历史的城市,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从古蜀国的都城到现代的成都副中心,郫都区见证了成都平原的沧桑巨变,也孕育了郫县豆瓣这一享誉全国的美食。郫都区的历史变迁与郫县豆瓣的故事,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