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不止黑吉辽:一文讲清东北行政区划变迁及人文层面的东北范围
东北不止黑吉辽:一文讲清东北行政区划变迁及人文层面的东北范围
东北,这片白山黑水孕育的土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从地理位置到行政区划,从人文习俗到文化传承,"东北"这一概念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本文将带你穿越时空,探寻东北的前世今生。
在咱中国的那些行政区划里头,东北那可是个挺独特的存在呢。
建国那会儿,咱国家把行政大区分成了东北、华北、中南、西南、西北、华东这六个大区。不过呢,除了辽宁、吉林、黑龙江这三个省的人会用超越省份的大区来冠名,自称“东北人”之外,其他区域的人大多都只说自己是“XX 省的”或者“XX 市的”。
那到底啥是东北呢?东北就只是黑吉辽这三个省份呗?在我这儿呀,“东北”这个概念,最少得包含三到四种意思呢:从地理位置来讲的东北、在行政区域方面的东北、在人文习俗上的东北,以及千千万万离家在外的东北人心里的东北。
从地理位置角度来讲,东北可不只是东三省哦。
把中国地图摊开来看,能发现中国的疆域边界有着凹凸弯曲的样子,不过在区分东西南北这方面呢,好像没受到啥太大的影响。一提到西北,我们就会联想到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说到西南,就会想到云贵川渝藏;提到华东,也会想到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
不过呢,说到东北,好多小伙伴都晓得是黑吉辽这三个省份啦,可他们也会冒出另一个好奇的点,那就是:又长又窄的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像兴安盟、呼伦贝尔、赤峰这三个区市,为啥就不属于“东北”这个概念呢?
确实呀,要是只看地理位置的话,那这三个地区那可是实打实的“中国东北部”呢,这些地区跟黑吉辽这三个省份加一块儿,就构成了在地理位置上的东北啦。要是按照同样的办法去衡量的话,河北的承德呀、秦皇岛之类的河北北部区域,也属于这个地理范畴内哦。
为啥会有这种事儿呢?那咱就得好好儿地唠唠“行政区划上的东北”这个事儿啦。
在行政区划方面,东北目前被确定为东三省。
东北三省这个说法都叫好些年啦,不过在历史上的东北,那可远不止三个省份呢,最多的时候都有九省三市啦。随着东北地区近现代行政区划不断地演变,原本属于东北的那些地区被移除掉啦,最后就变成了现在东北三省的疆域啦。
1949 年至 1953 年期间:有东北九省以及东北六省。
抗战胜利后呀,东北地区就被分成了黑龙江省、合江省、嫩江省、松江省、安东省、吉林省、辽宁省、辽北省、兴安省这些呢。还有哈尔滨市、沈阳市、大连市这九个省三个市。
其中黑龙江的省会是齐齐哈尔,松江的省会是哈尔滨,吉林省的省会是吉林市,辽西的省会是锦州,辽东的省会是安东(现今的丹东),热河的省会是承德。
1954 年东北行政区的变化情况:东北有四个省份。
1953 年往后呀,咱国家把“六大行政区”给撤销啦,那些省级单位就由中央直接管辖咯。从 1954 年起呢,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划又发生了新的变动。
原来黑龙江省的 7 个县被划给了吉林省,和原来属于吉林的乾安县一起组建了白城专区;把原来辽东省的 1 个市 9 个县划给了吉林省,设立了通化专区;把原来辽东省的辽源市、西安县、东丰县以及原来辽西省的四平市、双辽县、梨树县都划给吉林省来管辖。1954 年 9 月 27 号,长春这个直辖市改成省辖的了,省会搬到长春去了。从那以后,吉林市就变成省辖市了,不再是省会城市啦。
辽宁、吉林、黑龙江这三个省的管辖范围呀,差不多就是现在的省辖区域啦,没啥大变化。在这期间呢,以承德当省会的热河省还在呢,所以呀,这时候还是“东北四省”。
由于内蒙古自治区跟东北的关系特别紧密,所以我们得谈谈内蒙古自治区的疆域变化情况。
1953 年呀,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中心从察哈尔省的张家口市搬到了绥远省的归绥市,然后察哈尔省就没啦,张家口市也并入河北啦。1954 年呢,国家把绥远省撤销啦,并入到内蒙古自治区里,还把归绥改成了呼和浩特。这样一来,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域雏形就形成啦。
1955 到 1958 这几年间,东北三省就那样固定下来啦。
1955 年那会儿,热河省就给撤销啦,它原来管着的那些地方,分别被划给了河北、辽宁这两个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从那以后呀,热河省就成历史啦,“东北三省”这个词也就这么定下来啦。
同时呢,甘肃省的额济纳旗以及阿拉善旗被划进了内蒙古自治区,那面积很大、东西又很长的内蒙古自治区就横在咱中国的北方啦。
所以内蒙古自治区从建国起就从“东北地区的省份”变成了跨越东西,不过在行政区划上被界定为“西北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啦。
1969 年到 1978 年这段时间里,东北三省的面积有了扩充。
1969 年那会儿呀,因为中苏关系那叫一个紧张呢,大家一琢磨,内蒙古自治区的边界线太长啦,这对国防可不大好,所以啊,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就有了挺大的变化呢。
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除突泉县和科尔沁右翼前旗之外)划给黑龙江省;
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哲里木盟以及呼伦贝尔盟所管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划给吉林省啦。
把内蒙古自治区的昭乌达盟划给了辽宁省呀,并且内蒙古的西北部还分别被划给了宁夏和甘肃呢。
从 1979 年一直到现在,东北地区都没有出现比较大的区划方面的变动。
到了 1979 年呀,咱国家的国际形势变得好一些啦。所以在 1969 年的时候被划给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 4 省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的内蒙古那些盟呢,又重新归内蒙古自治区管啦。
不过这次调整留下了个小尾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开发建设恰好处于 1969 年左右的时间点呢,那时候呼伦贝尔盟归黑龙江省管,所以大兴安岭林业系统的行署驻地就被安排在了呼伦贝尔的加格达奇。
1979 年那次行政区划调整啦,虽说呼伦贝尔在名义上又划给内蒙古啦,可加格达奇、松岭(小扬气)这俩地方在行政管辖方面呢,依旧归黑龙江管,所以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黑龙江地图,有的地图包含这两个区域,有的就不包含啦。
3、东北在人文习俗以及文化方面的情况。
这些历史原因导致内蒙古、河北等不少区域,即便不在行政区划的东北范围内,可无论是口音、生活习惯,还是体貌特征,都跟东北一模一样。这就形成了我们要讨论的第三个层面,也就是人文特征、文化风貌以及生活习俗方面的东北。
现在的东北三省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啦。在这三个省份里头呢,辽宁省的大连市一直挺特别的,不太像东北的那种城市呢。
明朝那时候呀,辽东半岛跟山东半岛都归山东布政司管呢,那可真是实打实的一家人。不管从气候啦、语言啦、文化啦、饮食方面来看,都跟隔着海遥遥相望的胶东半岛更相近。所以说大连虽然在东北这个地儿,但是在人文习俗上呀,却更偏向山东。
可别小瞧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还有河北的秦皇岛、承德这些地方呢。它们虽然不在行政区划的东北范畴里,但从生活习惯、说话口音,还有地理上的归属感来看,跟东北那是没啥差别。你要是对比一下 1951 年的中国行政区划图就能发现,红线范围内的这些区域,在生活习惯、人文习俗和风貌方面,那妥妥的都是典型的“东北地区”。
这里重点得说三亚市和青岛市黄岛区呀,一个在海南,一个在山东呢。就因为有好多东北移民过去,这俩地方慢慢就变得像是黑吉辽那样啦。
东北人内心深处的东北呀。
走出山海关,那生死就像是由天来定啦;踏入山海关,那白山黑水就深深印在心里啦。
过了山海关,那命就像天在掌控着。闯关东这事儿都持续一百多年啦,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来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移民,有的穿过山海关,有的坐渡船从烟台出发到大连上岸,然后就在这辽阔的黑土地上扎下根、开枝散叶。接着又差不多花了 50 年时间,他们把这儿建成了共和国的长子,成了中国重工业、军事工业和粮食产业的基地。
进了山海关呀,那白山黑水就一直记在心里啦。历史这轮回现在又开始啦,因为经济大环境的缘故,这 20 年里头,千千万万的东北人又回到山海关里面去啦,来了个反向的移民潮呢。所以就导致全国哪儿都有东北人,就唯独东北没什么人的这种现实情况啦。
东北在哪呀?东北在那些来自白山黑水的游子们的心里呢。
东北有哈尔滨啤酒、秋林红肠还有锅包肉呢;吉林有冷面和灶台鱼呀;还有铁锅炖大鹅、熏鸡架以及锦州烧烤。故乡离得远得很,可那些美食却一直记在心里。
东北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在缓缓地流淌着;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那苍茫的松涛;有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北大仓;有遍布山野的大豆高粱以及石油煤矿;有无数的慷慨悲歌,有说不完的英雄过往……
东北那旮旯,是我的老家,更是咱大家伙儿的老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