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降准降息助力楼市回暖,一线城市成交创新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44:0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降准降息助力楼市回暖,一线城市成交创新高

2025年,中国楼市正迎来新一轮回暖周期。随着央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准降息等措施陆续落地,楼市活力正在被重新激活。特别是对于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而言,这轮政策红利或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01

货币宽松政策加码,楼市迎重大利好

1月6日,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今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稳定增长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这一政策导向为楼市复苏注入了强心剂。

具体来看,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这意味着,市场将迎来更宽松的货币环境,资金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02

购房成本显著降低,市场需求有望释放

货币宽松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降低购房成本。根据最新消息,央行计划近期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在今年内视市场流动性状况,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至0.5个百分点。这一举措将向金融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为楼市注入充裕资金。

同时,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也在稳步推进。据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透露,央行将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房贷利率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大约在0.5个百分点左右。以商贷额度100万元、贷款30年计算,每月月供可减少约280元,30年总计可减少利息支出10万元。这一政策将惠及1.5亿人口,平均每年减少家庭利息支出1500亿元左右。

此外,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由25%下调至15%,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实现统一。以300万元的总房价为例,首付将从75万元降低至45万元,大大减轻了购房者的资金压力。

03

一线城市引领楼市回暖,差异化特征明显

在货币宽松政策的推动下,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楼市表现尤为亮眼。据统计,2024年10月份以来,多地楼市出现销售高潮。以北京为例,10月份新房网签0.45万套,环比增加50.1%;二手房网签1.71万套,环比增加32%,同比增加70%,创19个月以来新高。上海的表现同样抢眼,10月新房成交67万平方米,环比增加31%,同比增加14%;二手房成交182万平方米,环比增加53%,同比增加77%。

进入11月份,楼市热销态势得以延续。北京二手房网签超1.8万套,创20个月新高;上海二手房成交量达2.7万套,创44个月新高;深圳二手房网签7125套,创50个月新高;广州二手房网签1.3万套,创19个月新高。

在一线城市回暖的带动下,部分二线城市也呈现出积极态势。杭州、成都、武汉等城市表现亮眼。杭州通过政策放开和改善型住宅需求推动房价上涨;成都豪宅市场热销,11月新房成交11401套,环比上涨56.8%,二手房成交26219套,环比上涨32.4%;武汉则通过政府调控实现新房成交量的显著增长。

04

历史经验与未来展望:理性看待楼市机遇

回顾历史,货币宽松周期通常会带动楼市回暖。中金公司研究显示,在1965年以来的13轮降息周期中,10次实际房价较快回暖,11次住房销量上升。然而,本轮楼市周期与过往有所不同。当前,房价已在高位,可能制约成交量的短期增长。因此,本轮楼市回暖可能呈现温和态势,更注重市场结构的优化和长期健康发展。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2025年楼市将呈现“止跌回稳”态势。中国房协副会长丁祖昱预测,房价和成交量都将处于止跌回稳状态,预计上半年止跌基本完成。上海中原地产资深分析师卢文曦也指出,在经济基本面稳定的前提下,一线和强二线楼市将实现“止跌企稳”。

05

把握机遇,理性投资

对于普通购房者和投资者而言,本轮货币宽松政策带来的楼市回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在把握机遇的同时,也需要保持理性,关注政策动态和市场变化。

  • 对于刚需购房者而言,当前是入市的好时机。降准降息和房贷利率下调显著降低了购房成本,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优质房源更具吸引力。
  •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关注城市差异和项目选择。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的优质新房项目可能走出独立行情,而二三线城市则可能面临调整压力。此外,品牌房企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在降息环境中表现值得期待。

总体而言,2025年楼市将在货币宽松政策的推动下逐步回暖。然而,市场分化将进一步加剧,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将率先受益。对于购房者和投资者而言,把握机遇的同时,也需要保持理性,关注政策动态和市场变化,做出明智的决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