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风止痉、化痰散结,僵蚕的五大功效与临床应用
息风止痉、化痰散结,僵蚕的五大功效与临床应用
僵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息风止痉、化痰散结等功效。本文将详细介绍僵蚕的来源、炮制方法、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注意事项。
僵蚕,别名天虫、姜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品。它又名白僵蚕,是家蚕幼虫在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干涸硬化虫体。由于其体表密布白色菌丝和分生孢子,形似一层白膜,故得此名。僵蚕主要用于治疗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等病症。
据《史记》记载,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了养蚕,被尊称为“嫘祖始蚕”,神话传说中将她奉为养蚕缫丝的创造者。朱熹在《通鉴纲目·新编》中指出:“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育蚕吐丝,纺织成丝绸,在人类经济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蚕还是重要的药材资源,其中,僵蚕的药用价值最高。
在养蚕过程中,受江南湿润的气候条件的影响,一种叫“白僵蚕”的细菌容易滋长,当蚕长到四五龄时,很多免疫力弱的蚕宝宝,就会感染“白僵菌”死亡,虽不能再吐丝成茧,却变成了一味名贵的中药材——白僵蚕。
白僵蚕是幼虫感染了致命的白僵病菌而僵死的虫体,现在一般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生产。白僵蚕的白,就是表面的白僵菌的菌丝。
要让自然形成的僵蚕成为良药,还需要古法的炮制技术,即将麦麸放入锅内,待升温冒烟后,放入白僵蚕进行炒制,等僵蚕颜色从白色变成黄色时,筛去麸皮,这就是中药炮制中的“麸炒僵蚕”。
那么,僵蚕具体有什么作用呢?来看看经典的描述:
《神农本草经》记载:“味咸,平,无毒。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皯,令人面色好,男子阴易病。生平泽。”
- 小儿惊痫、夜啼:僵蚕有催眠、抗惊厥作用,入肝、肺二经,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化痰定惊,故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为适宜。小儿夜啼也是惊风,小儿的神经发育还不是很完全,故受到惊吓后就会夜啼,僵蚕有祛风、安眠作用。
- 治高热抽搐者,可与蝉衣、钩藤、菊花同用。
- 僵蚕治急惊风,痰喘发痉者,以僵蚕同全蝎、天麻、朱砂、牛黄、胆南星等配伍,如《寿世保元》千金散;
- 僵蚕若用治小儿脾虚久泻,慢惊搐搦者,又当与党参、白术、天麻、全蝎等益气健脾,息风定惊药配伍,如《古今医统》醒脾散;
- 僵蚕用治破伤风、角弓反张者,则与全蝎、蜈蚣、钩藤等配伍,如《证治准绳》撮风散。
去三虫:道家有所谓“三尸虫”,上尸名彭琚,好宝物,中尸名彭瓒,好五味,下尸名彭矫,好色欲。而且上尸居脑宫,中尸居明堂,下尸居腹胃,三尸常居在人体,是欲望产生的根源,是毒害人体的邪魔。据分析,《神农本草经》所谓的僵蚕去三虫,其实是其抗病毒、抗菌作用。现代研究的药理作用来看,僵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也有轻度的抑菌作用,
“風”字就是里面有“虫”,而许多经典中都将外来的病毒描述为“風邪”,比如《伤寒论》就将感冒描述为“太阳中風证”,这就是流行性感冒,病原体就是病毒,也就是風中带来的“虫”。
而僵蚕所去的“三虫”,就是病毒这个“風邪”所带来的“虫”。所以,若是将僵蚕落在扶阳罗盘上的话,它也是手厥阴心主的用药。所以,僵蚕能治疗诸多病毒、風邪引起的疾患。
僵蚕用治肝经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等症,常与桑叶、木贼、荆芥等疏风清热之品配伍,如《证治准绳》白僵蚕散;
僵蚕用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者,可与桔梗、薄荷、荆芥、防风、甘草等同用,如《咽喉秘集》六味汤。
僵蚕治疗风疹瘙痒,如《圣惠方》用僵蚕为末,内服,治风疮瘾疹,可单味研末服,或与蝉蜕、薄荷等疏风止痒药同用。
僵蚕治疗痰核,瘰疬,能软坚散结,又兼可化痰,故可用治痰核、瘰疬,可单用为末,或与浙贝母、夏枯草、连翘等化痰散结药同用。僵蚕亦可用治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疔疮痈肿等症,可与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芩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僵蚕味辛行散,能祛风、化痰、通络,常与全蝎、白附子等同用,如《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故《本草纲目》记载僵蚕:“散风痰结核、瘰疬、头风、风虫齿痛,皮肤风疮,丹毒作痒,……一切金疮,疔肿风痔。”
灭黑皯,令人面色好:扶阳医学的美容方中,经常也会加入白僵蚕。《本草纲目》称:“蜜和擦面,灭黑黯好颜色,或加白牵牛(即白色牵牛子,又名白丑,丑,牛也,世人隐其名),白僵蚕末,水和掺之。”
白僵蚕含有氨基酸和活性丝光素,有营养皮肤和美容作用。僵蚕所含蛋白质有刺激上皮脂腺,调节性激素分泌的作用,因而对女性性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黄褐斑有一定疗效。僵蚕含维生素E9.89%,能清除自由基,抗脂质氧化形成的老年斑。其所含的活性丝光素能促使皮肤细胞新生,调节皮脂,改善皮肤微循环,可增白防晒,消除色素沉着,保持皮肤弹性。日本人就十分喜用蚕丝保健品。若无僵蚕可用蚕茧、蚕蛹代替。
白僵蚕含有草酸胺,还有蛋白酶、壳质酶、脂酶等水解酶,有消化角质、分解色素、防疤痕、去粉刺、治瘀斑的作用。
男子阴易病:有的版本记载为“男子阴疡病”,比如祝之友教授称“阴疡”即“阴癣”。好发于腹部内侧,蔓延至外阴、臂部、肛门周围,又俗称股癣,由于风热湿邪侵于肌肤所致。初起为丘疹或小水疱,渐向周围扩散而成红斑,边缘清楚,上有薄屑,瘙痒难受。僵蚕配伍苦参、白鲜皮、紫荆皮、地肤子等内服,或煎水洗患处,具有一定疗效。
但另一种理解认为,在《伤寒论》中有“阴阳易”这个疾病,就是人体内分泌的改变。男子的身体,本应以雄激素为主,但是出现“阴易”,就是雄激素不足,内分泌转向为以雌激素增多,男性就会出现性功能减退、面白无须的特点。此为“男子阴易”。
而僵蚕性味辛咸平无毒,入肝、肺、胃经,能化痰散结,活络通经。常见嗜肥甘酒酪之人,损伤脾胃,停痰蕴湿,痰随气升,无处不到,阻滞宗筋脉络,致气血不能充养宗筋,命火难于兴阳用事,而成阳痿之疾。此等顽疾,温补无效,强养无益;而驱痰达络,畅达宗筋之法,实乃治病求本。本品乃肝、胆、脾、肺经药,走里达表,诸经皆到,最擅开痰浊壅遏之络道,畅阴浊闭阻之阳气。痰浊阻滞之阳痿,僵蚕乃首选必备之药。
降血糖,治疗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现代药理研究,僵蚕中含有蜕皮激素类成分,能够降低血糖、尿糖水平。仔细分析,糖尿病为消渴,厥阴病,而僵蚕善治疗厥阴风邪,又专吃桑叶,桑叶也有降糖作用。临床上经常用白僵蚕、黄糖等量,打粉内服,能逐渐将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下降。
糖尿病可并发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软弱无力等周围神经病变以及视物昏花等视网膜病变。用白僵蚕既能降血糖,又能疏通经络,也有相应的治疗作用。
另外,蚕宝宝的干燥粪便,看似无用的东西,却是一味祛风寒湿的良药。它名为蚕砂,别名晚蚕沙。其味甘、性温,入肝、脾、胃经,有燥湿祛风、和胃化浊、活血定痛之功。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头风、头痛、皮肤瘙痒、腰腿冷痛、腹痛吐泻等。蚕砂入脾胃,能和胃化湿,可治疗吐泻转筋,配伍木瓜、吴茱萸、薏苡仁等,可治疗暑湿中阻而致的腹痛吐泻转筋,如蚕矢汤。民间用蚕砂作枕芯填充物,有清肝明目之效。
需要注意的是,僵蚕内服可致过敏反应,出现痤疮样皮疹及过敏性皮疹,停药后均能消失。少数患者有口咽干燥、恶心、食欲减少、困倦等反应。由于僵蚕有抗凝作用,故对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障碍及出血倾向患者应慎用。僵蚕、僵蛹均含草酸铵,进入体内可分解产生氨,对肝昏迷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