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近8%,调整睡姿饮食可有效缓解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近8%,调整睡姿饮食可有效缓解
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很难接触到pH值低至1.5的酸性溶液。但如果你正在经历胃食管反流,那么pH值在1.5~3.5之间的胃酸就会逆流而上,经过心口,抵达食管,甚至咽喉。
社交媒体上,关于胃食管反流的帖子下面,常常上演一场大型病友交流会。有人哭嚎求助,有人分享自己漫长的养护过程。一位网友讲述了7年来的胃食管反流体验,称这种疼痛不仅限于食道与咽喉,甚至会辐射至背部,严重影响起居与睡眠。再加上胃食管反流与饮食密切相关,患者往往需要远离美食。不少人为减少反流带来的痛苦,食物最终简化成营养单一的白面馒头,导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反酸、烧心、干咳:贲门没关住
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与胃酸密切相关。胃酸由胃腺排出,主要由盐酸、氯化钾和氯化钠组成,能杀死进入胃部的大部分细菌,同时为蛋白质的分解提供良好的酸性环境,并将食物中的钙、铁转化为更易吸收的形式。
然而,当本该进入肠道的胃酸逆流而上时,就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反酸、烧心、咽痛、咳嗽,甚至呕吐。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发生,则会被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根据2020年发表的一份Meta分析显示,中国人群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总体患病率为7.69%。这意味着,约有1亿中国人正在承受这种不定时发作的灼热感,任由其在食道内侵蚀而上。
胃部灼烧是胃食管反流最明显的症状。胃酸反流会首先伤害食道,表现为胸骨后的疼痛,也被形象地形容为“烧心”。如果胃酸继续向上流动至口腔,会引起喉咙疼痛、声音嘶哑与咳嗽。许多人的慢性咽炎和咽部持续异物感,可能都是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反流性咽炎”。在特殊情况下,反流至咽喉的胃酸甚至会影响肺部,引起咳嗽和哮鸣,发展成“慢性咳嗽”。
贲门无法关紧:反流的根本原因
胃食管反流的根本原因在于贲门没有完全关闭。贲门位于食道与胃的接口处,像一扇活门,通常只在进食时向下放行食物,或偶尔允许气体因打嗝排出。贲门下方有一组食管下括约肌,负责收紧胃上口,防止胃酸在肠胃蠕动过程中向上涌入食管。
一些刺激性食物会导致贲门暂时松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食用火锅后会感到更加明显的烧心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或频繁的刺激,贲门可能会长期处于松弛状态,就像一扇关不紧的门。
引起反流的直接原因大多与饮食有关。摄入高脂肪食物、吸烟饮酒、饮用含咖啡因和碳酸的饮料都可能加重反酸症状。
情绪问题:胃部也能感受
胃食管反流不仅与贲门变化、饮食习惯相关,情绪问题也会引发胃部反酸和不适。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在重要考试前会出现胃部反酸的症状,这种胃部不适最终成为艰苦备考回忆的一部分。持续的工作压力也会让人时刻感受到“胃的存在”,胃部不适会占据大量注意力,而在放假时反酸症状则不那么明显。甚至有人因胃部不适进行胃肠镜检查却未发现异常,最终发现自己患有焦虑症,通过服用精神药物缓解了症状。还有博主分享说,在精神科治好了持续一年多未愈的胃病。
人们常说胃是情绪性器官,中文里的“气到胃疼”生动记录了情绪与胃部反应的关联。英文中的短语“Butterflies in one's stomach”(直译为“胃里有只蝴蝶”)与汉语中的“七上八下”相似,描述的是紧张、忐忑不安的感觉。近年来的研究为这些俗语找到了科学依据。研究发现,消化道与中枢神经之间存在复杂的双向通讯信号。神经元帮助大脑控制消化过程,而消化道传递回来的信息则会影响大脑的感知和情绪状态。压力会影响大脑与消化道菌群的沟通,引发反酸、胀气、疼痛等不适;同时,胃肠道的症状也强烈影响着情绪与大脑。
反酸伤害有限,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值得庆幸的是,胃食管反流的伤害是有限的。2023年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基于近50万人的研究证实,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与普通人群相比,食管腺癌的发病风险并未升高。这意味着,即使出现胃食管反流病症状,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正常的患者,无需过度担心食管癌而频繁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监测。只有极少数非常严重的反流病,食管黏膜在长期胃酸影响下发生黏膜肠上皮化生(Barrett食管),才被认为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尽管如此,胃食管反流的症状仍会显著降低生活质量。白天,反酸会带来一系列症状;夜间反酸则会造成烧心、疼痛,影响睡眠质量,例如晚上一起身或翻身就会感到食物往上顶,喉咙里有东西要涌出来。反流至口腔的胃液还会散发出酸臭气味,导致口臭,影响正常生活和社交。胃食管反流患者往往会非常注意饮食,不敢吃得太饱,严重时甚至会对进食产生恐惧。每次进食都需要深思熟虑。对于美食爱好者来说,胃食管反流最大的折磨莫过于无法享受各种美食。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因为胃食管反流的折磨,体重一路下降,身高168cm的人只有96斤,远低于健康体重范围。
情绪问题导致胃部不适,而胃部反酸又会反过来影响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幸运的是,解决胃食管反流并不难。
解决胃食管反流其实很简单
解决胃食管反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快速缓解症状和长期调整生活方式。
两种快速缓解方法
- 调整睡姿:重力是抵抗胃食管反流的重要工具。在睡觉时,可以通过辅助枕头抬高整个上半身,或垫高床头。左侧卧位更有助于减少反流的发生。对于夜间反流严重、影响睡眠的患者,可以使用专业的“反流枕”,以更好地维持抬高上半身的左侧卧位。
- 遵医嘱服用抑酸药物:短期的胃酸反流可以临时服用一些中和胃酸的非处方药,如铝碳酸镁。确诊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医生通常会开具质子泵抑制剂、钾离子通道抑制剂以及中和剂等药物(即各种名称中带有“拉唑”的药物),以帮助缓解反酸症状。不要害怕长期用药,这类药物相对安全,权衡利弊后值得使用。
长期生活方式调整
- 调整饮食习惯:咖啡、巧克力、酒精、甜食等容易引起临时性反酸,辛辣、油腻、高脂肪的食物也应避免。这些食物要么导致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要么诱发呕吐带动胃酸上涌。对于长期胃食管反流患者而言,由于贲门松弛,任何食物都可能引发症状。因此,建议记录饮食日记,区分让自己舒适和引发反流的食物,并据此调整饮食。
除了控制食物种类,以下习惯调整也有助于改善胃食管反流:
- 减慢吃饭速度
- 不要吃得太饱
- 吃完东西不要立即躺下
- 睡前两小时不要进食
- 嚼口香糖,利用唾液中和胃酸
- 转移注意力,释放不良情绪:饮食控制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情绪,但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途径可以获取快乐,比如追剧、在公园散步、寻找有趣的运动等。有博主分享,自己在患上胃食管反流后,遵循医生“多运动”的建议,开始每周徒步,反酸频率逐渐降低。这些新的尝试既能放松身心,又能给胃部留出足够的排空时间,得以暂时的休息和休养。适当地转移注意力,培养新的爱好,去收获食物以外的宽慰和快乐,可以减少精神和身体在胃食管通道上耗费的精力。既然贲门的松弛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就尽量忘记它的存在,以更健康的方式重新调整生活方式。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