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就去公园散散步吧!
心情不好就去公园散散步吧!
最近,一项发表在《自然·精神卫生》和《分子精神病学》上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在公园等自然环境中散步1小时,可以显著降低大脑杏仁核区的活动,从而减少压力、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一发现为那些正在寻找改善心情方法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在自然环境中散步能改善心情?心理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答案。自然联结理论认为,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关注和联系其他生物的倾向,这种倾向对人类和环境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当我们在自然环境中漫步时,这种联结会得到强化,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具体来说,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元素,如绿色植物、流水声、鸟鸣等,都能对我们的感官产生积极影响。这些自然刺激能够帮助我们从日常生活的压力和焦虑中抽离出来,让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此外,自然环境中的新鲜空气和负离子也有助于改善我们的生理状态,进一步提升心情。
那么,如何在公园散步中获得最佳的心理效益呢?专家建议采用正念行走的方式。正念行走是一种结合正念冥想与日常步行的练习方法,核心是在行走时全然地活在当下,将注意力集中于脚步、身体的运动以及周围的环境。与普通的散步不同,正念行走要求你主动观察自己的感受与行为,而不是让思想陷入无意识的杂念中。
正念行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专注当下:留意身体感觉,比如双脚接触地面的触感、呼吸节奏、风拂过皮肤的温度等。这种对感官的觉察有助于拉回我们的注意力,减少对未来或过去的担忧。
- 观察周围环境:将视线从手机或其他屏幕上移开,去观察大自然或周围的环境。留意树叶的形状、鸟儿的声音,甚至是建筑的细节。这种对外部环境的觉察不仅能增强我们的专注力,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从而提升幸福感。
- 深呼吸:呼吸是连接身体和心灵的重要桥梁。在行走中,试着放慢步伐,配合深呼吸的节奏。吸气时感受空气进入身体,呼气时释放紧张情绪。研究表明,深呼吸能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降低心率和血压,有助于缓解压力。
- 避免查看手机:手机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影响正念行走的效果。尽量将手机调至静音或飞行模式,让自己完全沉浸在当下的体验中。
对于散步的频率和时长,专家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约30分钟的有氧散步最为适宜。对于下肢关节有炎症或没有运动经验的人来说,应循序渐进,从慢速短程开始。在散步时,保持正确的体态也很重要,如抬头挺胸、脊柱挺直等。
除了改善心情,公园散步还能带来其他多重益处。研究表明,散步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能改善睡眠质量、增强免疫力。对于那些因工作压力或生活琐事感到焦虑的人来说,正念行走可以成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解压工具。它提醒我们,幸福并不总是遥不可及,有时,只需一双脚、一口气,以及对当下的觉察,就足够了。
所以,不妨从今天开始,给自己一个在公园散步的机会。选择一条舒适的步道,穿上适合的鞋子,按照上述建议去实践。刚开始时,你可以尝试每次步行10-15分钟,并逐渐延长时间。也可以选择自然环境如公园或海边,让自己更容易专注于当下。
在这个被快节奏占据的世界里,正念行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回归内心的方法。无论是工作压力、生活的琐碎,还是内心的焦虑,正念行走都可以成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解压工具。它提醒我们,幸福并不总是遥不可及,有时,只需一双脚、一口气,以及对当下的觉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