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大团队首次揭示癌症热疗抵抗机制,为新疗法开发提供线索
南方医大团队首次揭示癌症热疗抵抗机制,为新疗法开发提供线索
2024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肖东、孙妍、汪佳宏和赵冰夏团队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首次揭示了癌症“热疗抵抗”的关键机制。这一发现不仅为开发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热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热疗抵抗机制的突破性发现
研究团队以鼻咽癌(NPC)为研究对象,发现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在热疗抵抗中起着关键作用。具体来说,Cirbp通过增强癌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导致热疗效果降低。这一发现首次揭示了Cirbp在热疗抵抗中的具体作用机制。
研究还发现,热敏miRNA-377-3p能够通过直接抑制Cirbp的表达,提高癌细胞对热疗的敏感性。在体外实验中,抑制Cirbp显著增强了热疗对鼻咽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而Cirbp的过表达则导致热疗抵抗。更重要的是,在体内实验中,Cirbp沉默明显增强了移植瘤对热疗的敏感性,而其过表达则完全相反。
热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与优势
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华侨医院副院长兼肿瘤中心主任董文广教授在热疗临床应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指出,热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热疗通过将肿瘤局部加热至有效治疗温度,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不损伤正常组织。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热疗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较小,副作用较少,患者耐受性更好。
董文广教授强调,热疗可以作为肺癌、肝癌等多种实体瘤的原发性治疗或辅助治疗手段。在实际应用中,热疗能够减少手术及放化疗的副作用,降低癌性疼痛和肿瘤转移的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热疗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
近年来,热疗技术在国内外都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在热源技术升级方面,研究团队开发出多源微波天线阵技术,可实现深部肿瘤的汇聚加热。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近场聚焦超表面的微波热疗新方案,为肿瘤局部加热提供了高效稳定的解决方案。
在联合治疗模式方面,热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细胞治疗等新型疗法的联合应用展现出广阔前景。此外,人工智能技术也开始在热疗的治疗规划和疗效评估中发挥作用。
尽管热疗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设备成本高、难以实现肿瘤组织的均匀加热等,但其作为“绿色疗法”的独特优势已得到广泛认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热疗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