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藏深山:天水大地湾遗址期待正名
“世界之最”藏深山:天水大地湾遗址期待正名
天水秦安大地湾遗址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拥有多个"世界之最",包括最早的农作物黍、最早的彩陶等。然而,这些重要发现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从认祖归宗的标准、传说与考古的关系、以及文明认定的标准等多个角度,探讨大地湾遗址的重要性和其被低估的原因。
大地湾文化沉睡太久太久了,真的希望被麻辣烫唤醒。
天水的麻辣烫火了以后,甘肃8000年文明真正进入了到人们的视野,人们大体上认同了天水就是羲皇故里。
认同羲皇故里,也就是认同了华夏的源头,而这一认同的另一个可贵之处在于,同时认同这里是肇启文明的地方。
而佐证伏羲出生于天水和天水是肇启文明之地的最好证据就是其辖内秦安县的大地湾遗址。
认祖归宗需要依据自古传承下来的认同标准
我们现在问您是哪里人?一般都以籍贯来回答。填过相关表格的都遇到了过籍贯一栏,籍贯是哪里就是哪里人,并不以户籍地来认定。
有人认为不应该再保留这个,很多人也不清楚籍贯是什么。其实这就是民族文化的延续和民族认同感的体现,保留下来无可厚非。
现在人的籍贯标准以自己祖父的出生地为准,而要追根溯源,它也需要一个标准,也就是得有一个依据,并不是凭空设想。
几千年来,华夏儿女从口口相传到文字记载以来,共认的祖先就是“三皇五帝”,作为三皇之一的伏羲氏,自然就成了华夏儿女最早的祖先。
这就是标准和依据,因为除了这个,再无迹可寻,总不能从350万年前的猿人算起吧!那有点不着边际了。
伏羲氏这个依据,也得是他出生在哪里,就认定是哪里人。现在主要是天水和河南之争。其实一个是庙,一个是陵,这名称就明明白白摆在那里。
陵是埋人的坟,庙是祭祀祖先的地方。有个成语叫入主太庙,就是古代帝王死后,可以把灵位放入皇家祭祀先祖的宗庙中。
单从陵和庙来看,伏羲是哪里人不就一清二楚了。
传说就不可信吗?
大多神话传说听上去很离谱,其实那是先民的认知局限性造成的。
女娲补天很可能是某次灾后重建的故事通过以讹传讹后的不断神话。
而只要是传说,它一般会有原型,比如我们现在经常能证明无风不起浪的正确性。
民国之前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很多学者认为司马迁就是个著名的半“架空历史”作者,根本不相信商朝的存在,而甲骨文的发现,把《史记》中的商谱系基本都对上了。
传说或记载如果能与考古对应,基本上就能封住喷子的口。
目前通过考古,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基本上把夏代也确定了,那么司马迁所记载的“三皇五帝”就没有大白于天下之时吗?
如果说伏羲氏出生在天水是传说的话,大地湾遗址不是正好可以佐证伏羲氏这一传说吗!
大地湾氏遗址附近还有女娲洞,女娲出生于天水秦安县的传说已几千年了,而大地湾遗址是70年代才发现的,这不至于是造假吧?
大地湾遗址有太多的世界之最
大地湾被称为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文化遗存后,按照考古惯例命名的。
此后,把与仰韶文化相似的都称为仰韶文化,把比它早的叫仰韶文化早期,后来又出现了个名词叫前仰韶文化。
大地湾遗址的年代比仰韶遗址早了很多,可是把大地湾称仰韶文化,现在有些地方称其为前仰韶文化,听上去都很勉强。
如果说大地湾出土在中原地区或发达地区,指不定会怎样命名,并吹到哪个天上去。可是谁让它出身穷,沾了个落后的光。
大地湾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黍、最早的彩陶、最早的文字雏形、最早的宫殿建筑、最早的混凝土、最早的绘画。
这么多的之最,为什么引不起权威的重视?不就是边穷地区无人光顾,自身又没有相关的资金支撑和权威人才的助推。
最近很火的8000年历史看甘肃这句话,其实就是从大地湾文化来的。
这个8000年,指的是文明。
很多地方的遗址也很早,要看它有无文明的标准体现,单纯从人类活动来看,大地湾已上溯到了6万年,而且是在只发掘了1%的情况下。
世界上对文明史的主要确定标准是文字、城市和冶金。
后来觉得必须具备这三个标准不是太公允。
玛雅文明没有冶金,印加文明没有文字,国内的三星堆也没有发现文字,难道就不能称之为文明吗?
很多人认为没有文字就不能称之为文明,个人觉得文字只是记事或记言的载体,考古没有发现文字,就可以认定古人没有记事记言的载体吗?
说不定古人早期的“文字”在遗址中随处可见,只是我们还没有能力破解。
目前比较被认同的是,文明的认定应该以都城为主。其实只要有都城出现,礼器、礼制和文字这些大多都会集中出现。
如果按这个标准,就凭大地湾8000年前宫殿遗址的规模和其它出土文物,难道还具备都城和其它文明的判定要素吗?
去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把中华文明推到了5800年,也就是坐实了5000年文明这一多年来的提法。
希望天水麻辣烫的助推,能引起各方权威对天水以及大地湾的重视,将来坐实甘肃8000年文明,同时也将中华文明推向8000年。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