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生气、依山水:传统风水学中的墓地选址之道
聚生气、依山水:传统风水学中的墓地选址之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墓地风水一直被视为一件大事。人们相信,选择一块好的墓地不仅能给逝者一个安宁的长眠之地,还能为后代带来好运和福祉。那么,如何才能选到一块风水宝地呢?近日,著名风水大师裴泳全分享了墓地风水选址的关键要点,为人们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什么是墓地风水?
说到风水,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迷信。但实际上,风水是一门古老的环境科学,它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墓地风水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生气”。
“生气”是风水学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流走在大地中,能够给人带来福泽的一种能量。《葬书》中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也就是说,好的墓地应该能够聚集这种“生气”,而不会让它们被风吹散。
好的墓地长什么样?
根据风水学的原则,一块好的墓地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依山傍水
“依山傍水”是墓地选址的基本原则。山代表稳定与靠山,水则代表财富与流动。理想的墓地应该背靠山势,前有水流,形成“前有照,后有靠”的格局。这样的环境有利于聚集天地之气,为后代子孙带来福祉。
前朝后靠左右抱
这个原则听起来有点绕口,其实就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定位。简单来说,就是墓地应该被群山环绕,形成一个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这种地形在风水学中被称为“四神兽”格局,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墓地地形。
明堂开阔
“明堂”指的是墓穴前面的一片开阔地带。风水学认为,明堂开阔有利于孕育人才,发展事业。因此,墓地前面应该有一片广阔平整的地方,象征着家族的前途无量。
屈曲蜿蜒
这个原则听起来有点抽象,其实就是说墓地周围的山水应该尽量弯曲,而不是笔直的。风水学认为,弯曲的山水能够阻挡煞气,让墓地的风水更好。
回归自然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喜欢住在繁华的城市里。但是,给逝者选墓地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一个更“自然”的地方。风水学认为,墓地应该尽量靠近自然,这样才能更好地聚集“生气”。
哪些地方不适合选作墓地?
知道了哪些地方是好风水,我们也要知道哪些地方是“坏风水”。根据风水学的说法,以下这些地方是不适合选作墓地的:
宗教建筑旁:这被称为“占神灵风水”,可能会引起“神鬼之怒”。
古墓旁:这被称为“欺他人阴灵”,可能会导致“阳世之人家官司连续”。
名山大川:这些地方“灵气过重”,不适合普通人。
大江大河旁:虽然“背山面水”是好风水,但如果离大江大河太近,容易受到洪水的影响。
荒郊僻壤:古人认为,墓地的风水会影响子孙的品行,如果墓地选在太偏僻的地方,家族里就很难出“贵人”。
孤地:风水学非常重视“延续”的概念,而“孤地”这种地方象征着“割裂”和“不延续”。
十字路口:古人认为,逝者需要定期接受宗祠的香火,而这些香火很难跨越十字路口。
阴煞之地:比如屠宰场、古战场等阴气太重的地方。
冲煞之地:直接面对道路或者被山川河流指向的地方。
离宫之地:指的是那些“暂居”属性太强的地方。
墓地的构造
除了选址,墓地的构造也很有讲究。一个完整的墓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墓龟/墓丘:这是安放遗体的地方,形状像个小山丘,也像乌龟壳,所以叫“墓龟”。草坡做成的墓丘不仅看起来漂亮,还能吸收好的能量,福泽子孙。
护墙:围绕在墓龟周围的砖墙,起到保护作用。
墓碑:上面刻着逝者的名字和生卒年月。在风水学中,墓碑还有吸收磁场的作用。
拜桌:用来放置供品和香炉的地方。
拜台/小明堂:墓地的上层,是供后人祭拜的地方。
墓手:拜桌旁边的一对装饰,上面通常有各种雕刻,比如莲花、狮子、鲤鱼等,每个雕刻都有不同的寓意。
墓埕:墓地的下层,通常铺有瓷砖。
拜石:墓埕中间的一块石头,是供后人跪拜的地方。
排水孔:墓埕边缘的排水口,确保墓地不会积水。
后土:墓地的一个守护神,通常在墓地面向的右手边。
结语:选择墓地,就是选择未来
选择一块好的墓地,不仅是为了让逝者安息,更是为了给后代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虽然现代人对风水的看法各有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好的环境确实能给人带来积极的影响。所以,下次给家人选墓地的时候,不妨多花点心思,也许就能为家族的未来带来意想不到的福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