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京张高铁让京津冀变“一小时圈”,81对慢火车服务乡村出行
五年京张高铁让京津冀变“一小时圈”,81对慢火车服务乡村出行
2024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开通运营满5周年。5年来,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铁线路,不仅将北京至张家口的旅行时间从3.5小时缩短至最快1小时以内,更为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澎湃活力。京张高铁司机安秀旗,作为全程见证者,用一组组数据讲述了这条高铁如何重构城市间的时空距离。
“以S2线为例,刚刚开行时,内燃动车组列车‘长城号’进入山区后,上山时,列车的速度不能超过40公里/小时,下山不能超过25公里/小时,平地行驶最高可以跑到150多公里/小时;而京张高铁开通后,上山时的速度可达238公里/小时,下山的速度更快,达到245公里/小时。在平地上的行驶速度为350公里/小时。”安秀旗说。
时间的缩短是最直观的感受。以前,S2线从八达岭到昌平段需要70分钟左右的车程,现在驾驶京张高铁从八达岭到昌平仅仅需要7分钟。放眼京津冀乃至更广阔的区域,5年来,京张高铁为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地区的人民群众构建起1至2小时的“生活圈”“朋友圈”。张家口到北京由3.5小时缩短到最快1小时以内;内蒙古呼和浩特至北京最快运行时间由9小时左右压缩至近2小时;山西大同至北京实现最快不到2小时即可抵达,太子城至北京实现1小时左右通达。
“现在,早上可以在北京吃完早饭出发,坐车到张家口看看大境门,中午尝尝张家口的莜面,下午再坐车去看看大同古城,晚上吃上一碗正宗的刀削面,再坐车回北京。一天之内游览三座城市不成问题,极大地方便了沿线人民群众的出行。”安秀旗自豪地说。
高铁的快速发展,让城市间的距离感大幅缩短,出行更加便捷高效。然而,在中国广袤的田野山间,还有一类火车,以另一种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念。
在中国铁路系统中,目前仍有81对覆盖20余个省区市的公益性“慢火车”在运行。这些“慢火车”以低廉的票价、优质的服务和“公交化”开行模式,成为偏远地区群众出行的重要选择。
以承德至兴隆县的6433/6434次绿皮火车为例,这趟“逢站必停”的公益性慢火车,全程经停13个车站,单程票价最高仅6.5元,最低票价1元,自开行以来从未涨价。这趟慢火车不仅方便了沿线群众的出行,更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87岁的兰义成老人,是这趟慢火车的常客。他每天带着自家种植的山野菜,乘坐6433次列车到承德售卖。据他估算,这两筐山野菜能卖百八十元钱。然后,他再乘坐17点44分的6434次列车返回新杖子家中,往返一趟的车票共计4元钱。“坐客车的话,来回一趟就是30块钱,快赶上我一筐菜钱了,关键是客车上还拿不了太多东西。”
兰义成种了一辈子地,几十年来始终乘坐这趟绿皮车进城卖货,就是靠着这些收入,支撑起了一大家子的生活。“有了这趟车,我们就不愁吃穿。”据统计,2023年,6433次列车共计发送旅客5.4万人次,6434次列车共计发送旅客2.8万人次。
在慢火车上,不仅有兰义成这样的卖菜村民,还有外出务工的村民、通勤的上班族、上学的学生……这些“慢火车”不仅降低了出行成本,还促进了山区群众的务工和脱贫致富。近年来,铁路部门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使“慢火车”成为服务群众的便民车、致富车和连心车。
高铁和慢火车,一个代表了现代交通的最高速度,一个则保留了旅途中的温情和人情味。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念,满足着不同人群的需求。高铁让城市间的距离不再遥远,慢火车则让偏远地区的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铁路交通的完整图景,展现了中国铁路发展的温度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