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人》唱响全国,军旅歌唱家刘斌的艺术人生
《当兵的人》唱响全国,军旅歌唱家刘斌的艺术人生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这首《当兵的人》曾经响彻大江南北,成为一代人的经典记忆。近日,这首歌的演唱者、著名军旅歌唱家刘斌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再次谈及这首歌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得以一窥这首经典之作的诞生历程。
从京剧到军旅歌唱家
刘斌的艺术之路始于京剧。1974年,16岁的刘斌加入锦州京剧团,专攻老生行当。尽管京剧与歌曲演唱属于不同范畴,但刘斌深谙“隔行如隔山”的道理,他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继续前往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知名学府学习深造,并师从金铁霖等著名教授,向余派、马派等多位大师请教,悉心研究他们之间的差异,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将各个角色都演绎出了自己的风格,赢得了团内前辈们的一致好评。
1985年,一曲《南腔北调》让刘斌声名鹊起,为他奠定了登上春晚舞台的基础。1986年的春晚,刘斌首次亮相,与演艺大咖姜昆同台献艺,从此之后,他开始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后来,他与李维康老师共同演绎的《红灯记》选段更是令观众叹为观止。
《当兵的人》诞生记
1994年,刘斌演唱的《当兵的人》横空出世,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这首歌由王晓岭创作,经臧云飞和刘斌共同打磨,展现了中国军人的精神风貌,成为传唱至今的经典之作。
刘斌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那时候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是这首歌的旋律。在众多军旅歌曲中,《当兵的人》以其直接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内涵从千篇一律的军旅歌曲中脱颖而出。”刘斌认为,这首歌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直接性,它毫不拐弯抹角地表达了军人保家卫国的决心,这种直接性令人难以忘怀。
刘斌的父母都是军人,家里军区大院里也总是飘荡着军歌的声音,这对他小时候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当兵的人》作为军旅歌曲,当年这首歌的流行程度不亚于流行歌曲。在他看来,《当兵的人》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除了歌词简单易记、旋律顺口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形象,表达了军人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的坚定决心。
一首歌,一个时代的记忆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当兵的人》不仅朗朗上口,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魅力,特别是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人们对这首歌更容易产生特殊的情感共鸣。刘斌回忆道,那时候国家面临着外部压力和困境,全民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因此老百姓对这首歌情感和别的歌很不一样。
但即便在和平年代,人们对《当兵的人》仍然保持着长久的喜爱,刘斌认为,在现代,这首歌的魅力不仅在于它代表了历史时期的特殊意义,更在于它的经典性。他将其比作童年时的美好记忆,虽然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但一旦被提起,依然能唤起人们心中美好的情感。
从台前到幕后
如今,刘斌已经从台前退居幕后,专注于声乐教学,致力于培养新一代艺术家。尽管晚年遭遇诸多谣言困扰,刘斌始终坚持初心,用实际行动回应了质疑。他与妻子李思理的恩爱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两人因共同的音乐梦想结缘,携手相伴,共同走过风雨与辉煌。
从京剧老生到军旅歌唱家,从《南腔北调》到《当兵的人》,刘斌用坚韧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梦想。他的歌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成为了后辈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