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比赛日运动员饮食营养策略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53:0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比赛日运动员饮食营养策略

职业运动员经常参加大型赛事,如全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等,这些比赛对体力储备要求极高。为了提高竞技状态,比赛日的饮食安排和营养补充尤为重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临场发挥。

关于比赛日运动员饮食营养策略,可以遵循以下建议:

量入为出和个性化原则

充分考虑该项目和该运动员的特点,合理设计总热量和各类食物的比例。大多数项目的运动员每天的热量消耗为3000-8000大卡,饮食安排为三餐、加餐和必要的营养补剂结合。这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糖原储备量和良好的水合状态,非常有利于提高竞技能力,同时也会给予运动员信心和力量感。

均衡搭配,以主食为中心

糖原储备量很大程度决定了磷酸原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对比赛成绩的影响非常大。赛前和比赛日应该重点保障主食、高糖水果和含糖饮料的摄入,优先补糖。

除主食外,其次需要补充的是低脂的优质蛋白质食物,如鱼虾蛋奶瘦肉豆制品等,适当减少红肉的摄入。

再次,要减少高纤维的叶子菜,以瓜茄类和菌藻类作为主要蔬菜。

最后还需要补充一定量的ω-3优质脂肪(如海鱼、坚果、橄榄油)。

注意,蔬菜和水果最好五颜六色,这样可以增加抗氧化剂的摄入量,对于身体的恢复有一定帮助。

合理的餐制安排

正常情况下,除了三餐外,还应该有2—4次加餐,尤其是比赛前后,要及时补充,才有助于身体的恢复,特别是持续作战后。

一般的三餐安排如下:

  • 早餐:7:00-8:00左右
  • 午餐:12:00 -13:00左右
  • 晚餐:17:00-18:00左右

加餐:上场前30—60分钟、比赛后10—60分钟、比赛后2—3小时。每天可以安排多次加餐。许多项目早上六七点就开始了,吃饭的时间应该随机调整。

吃自己熟悉的食物

运动员远赴外地参赛,可能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如涉及食物不耐受、胃肠道菌群紊乱和消化吸收差等问题,所以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食物,不要轻易尝鲜,更不要乱吃东西。

重视比赛前一餐

赛前一餐一般安排在赛前1.5-2h,这样比赛时食物可以得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也避免了空腹参赛的情况。赛前食物以容易消化的细粮和水果为主,来进一步增加糖原储备。比如可以选择一大碗面条+一根香蕉+一杯酸奶。同时要减少肉蛋和蔬菜的摄入量,避免摄入芹菜、黄豆、豆浆等容易产气的食物,避免冷饮、生食,更不要吃的过饱。

注重赛前加餐

从赛前最后一餐到比赛,一般有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这段时间除了必要的休息和热身以外,最重要的是补糖补液。因为赛前的正餐份量有限,而持续补充碳水有利于填充糖原,提高运动能力,比如可选择香蕉、蛋糕、运动饮料等。每隔半小时左右补液150—200ml,以运动饮料为主,可以放在热身环节之中,一直到赛前15—20分钟。

赛后及时补充,促进恢复

补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水分和电解质,促进疲劳的恢复。比赛后10—30min即可补充乳清蛋白粉、谷氨酰胺和运动饮料,另外在赛后2—3小时再吃一些水果和小蛋糕、小面包等固体食物。这对于当天的下一场比赛和第二天比赛都有帮助。

如果是大强度和长时间的比赛,比赛以后由于交感神经兴奋,食欲往往不佳,这时候需要吃些单糖含量高、易吸收、体积小,升糖快、纤维少的食物,例如甜汤、粥类、谷物棒、巧克力、葡萄、香蕉、甜蛋糕、软面包等。

以上建议,不但适用于运动员,一般的健身爱好者也可以参考,尤其是参加周末篮球赛、公路自行车、爬山、徒步这些时间长、强度大的运动项目时。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