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大卫》:创新诠释圣经英雄,奠定文艺复兴雕塑新标准
米开朗基罗《大卫》:创新诠释圣经英雄,奠定文艺复兴雕塑新标准
1501年,佛罗伦萨政府委托年轻的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创作一座纪念性雕像。他必须使用一块巨大的大理石,绰号为“巨人”已被两位前雕塑家放弃,阿戈斯蒂诺·迪杜乔和安东尼奥·罗塞利诺.
这块石头 40 年前被挖掘出来,暴露在风雨中。许多人认为它瑕疵太多,算不上杰作,但 26 岁的米开朗基罗却在别人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看到了潜力。他热情地接受了挑战,决心用这块不完美的石头将圣经英雄大卫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米开朗基罗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孜孜不倦地雕刻这尊雕像。与许多先雕刻小模型的雕塑家不同,米开朗基罗直接在大理石上雕刻。他相对秘密地工作,躲在木屏后面,以免别人窥探他的进度。
米开朗基罗曾这样描述这一过程:“看到大理石中的天使并雕刻直到我释放他”,但现实却远非如此。创造大卫像需要大力士般的力量、一丝不苟的精准度以及几乎无限的耐心。
最初,《大卫》是佛罗伦萨大教堂屋顶装饰的几尊雕塑之一,但完成后,人们重新考虑了它的放置位置。由于其非凡的艺术价值,包括佛罗伦萨管理机构 Signoria 在内的有影响力的人物,以及像乔尔乔·瓦萨里,选择了一个更公开、更具有象征意义的位置。雕像被放置在维琪奥宫佛罗伦萨的市中心和市政府所在地领主广场,是公民美德和共和理想的有力体现。
1504 年,这座雕像揭幕时,佛罗伦萨的人们为之惊叹。米开朗基罗将一块废弃的大理石变成了一个充满力量和美感的雕像,定义了一个时代。
两个多世纪以来,大卫像一直矗立在领主广场,是佛罗伦萨的骄傲象征。1873 年,为了保护这尊无可替代的珍宝,雕像被移至学院美术馆,这样既可以免受风吹雨淋,又可以在受控的环境中欣赏。
站在大卫雕像前,人们立刻被其高达 17 英尺(5.17 米)的雕像所震撼。尽管雕像身材高大,却不失优雅和精致。大卫身上的每一块肌肉、每一根血管和每一处轮廓都雕刻得非常精确。
双手似乎随时准备弯曲,躯干的轻微扭动营造出一种势能感。就好像大卫随时可能从他的基座上走下来。
然而,这座雕像之所以成为杰作,并非仅仅因为其细节。大卫的脸部紧锁,目光专注,展现出他全神贯注的瞬间。他看向左侧,可能是在注视着他的对手歌利亚,表情中既有决心,又有不确定性。
与早期表现大卫胜利后喜悦的雕像不同,米开朗基罗选择表现战斗前的时刻。
雕像的每一个元素,从大卫左肩上几乎看不见的吊索到支撑他右腿的树桩,都经过了仔细考虑。甚至比例(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有点不协调,头部和手部过大)也是故意设计的。米开朗基罗设计雕像时,让观众从下方观看,调整比例,使雕像从那个角度看起来正确。
要充分欣赏大卫雕像,我们必须了解其诞生的世界。16 世纪初,佛罗伦萨是艺术和知识活动活跃的中心,文艺复兴如火如荼,这座城市是文艺复兴的中心。
佛罗伦萨当时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地方。它是一个自豪的共和国,极力捍卫其独立,但又不断受到更强大的国家和内部派系的威胁。这座城市既虔诚地信奉宗教,又信奉赞美人类潜能的人文主义理想。它是贸易和银行业的中心,也是艺术和哲学的摇篮。
圣经中大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佛罗伦萨人。就像大卫面对巨人歌利亚一样,佛罗伦萨认为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小实体,敢于对抗更大、更强大的敌人。选择大卫作为这样一部不朽作品的主题并非偶然;这是佛罗伦萨身份和抱负的体现。
米开朗基罗对大卫的诠释具有革命性。以前的描绘经常表现大卫胜利后的情景,通常手捧歌利亚的头颅。米开朗基罗选择捕捉战斗前的瞬间,强调大卫的勇气和决心,而不是他的胜利。
这种方法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完美契合。大卫雕像颂扬了人类的潜力,其主人公不是神助的胜利者,而是一个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面对艰巨挑战的人。
这座雕塑的政治意义是直接而持久的。这座雕塑最初打算放在大教堂,但最终被放置在市政厅旧宫前。
这个位置使这座雕像从纯粹的宗教象征转变为政治象征,代表了佛罗伦萨的共和理想和捍卫自由的意愿。
大卫雕像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神:灵感来自古典,执行方式创新,充满公民自豪感和艺术天赋。它证明了人类作为个人和社会所能取得的成就。
对于当时的艺术家来说,这座雕像树立了新的卓越标准。它的解剖学准确性、情感表现力和技术精湛提升了雕塑所能达到的标准。许多艺术家专门前往佛罗伦萨研究这座雕像,从各个角度绘制草图,以了解米开朗基罗是如何完成这一壮举的。
大卫雕像的影响在众多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作品中显而易见。例如,拉斐尔将大卫姿势的元素融入到他的一些绘画人物中。巴乔·班迪内利和巴托洛梅奥·阿曼纳蒂等年轻雕塑家创作了他们自己的大卫雕像版本,但没有一个能与米开朗基罗的杰作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米开朗基罗能够将生命和情感注入石头,展现出雕塑的表现潜力,激励艺术家探索这种媒介的新可能性。
此外,大卫雕像还影响了公共艺术的概念。它被放置在公共空间而非宗教空间,为既能解决世俗问题又能解决精神问题的艺术开创了先例。这种艺术服务于公民功能的想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影响了几个世纪的公共艺术委员会。
保存一座有 500 年历史的大理石雕像绝非易事,几个世纪以来,大卫雕像面临着无数挑战
保存雕像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其材质。卡拉拉大理石虽然因其美丽而备受推崇,但它相对较软且多孔,因此很容易受到污染、振动甚至人手油脂的损坏。
大卫雕像在其历史上经历了几次重大修复。其中最重大的一次修复发生在 2003 年至 2004 年之间,为迎接雕像 500 周年而进行。这次修复包括使用蒸馏水和纤维素纸浆膏清洁雕像,这是一种温和的方法,可以去除积聚的污垢而不会损坏大理石。
在这次修复过程中,科学家彻底分析了雕像的状况,发现腿部和脚踝处有微裂纹,这可能是由于大理石固有的缺陷和雕像略微前倾的姿势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修复人员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石灰基灌浆来稳定薄弱区域。
目前,大卫雕像的保护技术侧重于预防措施。该雕塑目前被安置在学院美术馆的气候控制环境中,以保护其免受室外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