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里莜面”:从民间谚语到联合国餐桌的北方美食
“三十里莜面”:从民间谚语到联合国餐桌的北方美食
“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二十里面条饿断腰”这句谚语,形象地描述了不同食物的耐饥程度。其中,莜面作为一种传统食物,在中国北方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美味,更凝结着独特的文化记忆。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在过去的张家口地区,由于地广人稀、道路崎岖,人们主要靠步行且常背负重物,因此对食物的耐饥性有特别的要求。如果吃了莜麦面做的食品,能走三十里路;如果吃了黄米做的糕,可坚持走四十里路;而面条则最不耐饥。
在过去艰苦的生活中,人们追求的是能填饱肚子并耐饥饿的食物。莜面,作为北方地区的特色食品,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
俗话说:“冷调莜面捣烧酒,山珍海味都不如。一口莜面一口酒,香得人们口水流。”对于晋冀蒙地区的孩子来说,莜面是记忆中家的味道,散发着原始的香气。
莜麦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短,成熟后子实容易与外壳脱离,磨成粉后可食用,称为莜面或裸燕麦面。莜面的营养成分是其他面粉的七倍以上,可与精面粉媲美,还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有助于减肥和美容。不过,莜面不容易消化,每顿不宜多吃。
莜面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北部以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南部的特色食品,主要生长在无霜期短的山地区域。莜麦的加工过程被称为“三生三熟”:
一生一熟
莜麦收割后,脱粒得到的籽粒是生的。要将莜麦磨成粉,需要先将麦粒炒熟。将莜麦粒倒入大铁锅中,用文火翻炒至黄熟微焦,飘出香味,这就是“一熟”。
二生二熟
将炒熟的麦粒磨成莜面,又成了生的状态。和面时需要用开水(当地人叫滚水),这是“二熟”。和好的面趁热制成莜面制品上笼屉蒸。
三生三熟
制成的莜面制品(如饴铬、鱼鱼、窝窝)再次成为生的状态。经过猛火蒸制,当蒸笼中白烟升腾,屋中弥漫着莜面特有的气味时,莜面就蒸熟了,可以食用了。
营养价值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分析,中国裸燕麦含粗蛋白质15.6%,脂肪8.5%,还有淀粉释放热量以及磷铁、钙等元素,营养价值名列前茅。
- 心血管健康:莜麦能有效降低人体胆固醇,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
- 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生活工作带来的压力。
- 矿物质丰富:含有钙、磷、铁、锌等矿物质,可预防骨质疏松、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贫血,是补钙佳品。
窝窝和馀馀是莜面的经典搭配。内蒙古人擅长搓莜面,老一辈人更有绝活,内蒙古的莜面还搓进了联合国。搓窝窝讲究皮薄均匀,高矮胖瘦一致,像玉雕的装饰品。馀馀形似橄榄,口感各有特色。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