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母亲的真实身份揭秘
乾隆母亲的真实身份揭秘
乾隆帝的生母身份一直是历史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主流观点认为,乾隆帝的生母是满族贵族钮祜禄氏,这一结论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然而,民间传说中也有乾隆帝可能是汉人钱氏之子的说法。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乾隆帝生母的真正身份,揭秘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谜团。
官方史料:钮祜禄氏的生平
根据官方史料记载,乾隆帝的生母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她是满洲镶黄旗人,加封一等承恩公、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钮祜禄氏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卒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葬泰东陵。全谥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她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极为罕见的。这些记载都明确指出,乾隆帝的生母就是钮祜禄氏,这一结论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民间传说:乾隆生母的争议
然而,民间传说中却流传着另一种说法,认为乾隆帝可能是汉人钱氏之子。这一说法主要源于一些野史笔记和民间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海宁陈阁老之子的传说。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雍正皇帝在还是皇子时,就与浙江海宁的陈家关系很好。有一天,恰好两家的夫人都在同一天生了孩子。不过,雍正家生的是一个女孩,陈家生的是一个男孩。后来,胤禛命人将陈家的孩子抱来看看,暗中却悄悄地将孩子给掉了包,把陈家的男孩给换成了女孩。陈家发现这件事情后,但慑于雍正的权势,也没敢声张。后来,康熙驾崩之后,雍正继位做了皇帝,海宁陈家也由此变得飞黄腾达,满门公卿。再后来,当年被雍正替换的孩子,也就是皇四子弘历,在雍正驾崩之后,做了皇帝。对海宁陈家更为优待,自己也曾先后六次南巡江浙,去陈家拜访自己的亲生父母。并亲笔在陈家的宅堂题写了“爱日堂”和“春晖堂”两块牌匾。“爱日”一词,来源于汉朝杨雄《孝至》的一文。意思是儿子孝敬父母的日子。“春晖”一词来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后人常以春晖来比喻母爱。这两方匾额的题词内容都有儿子尊敬和孝顺父母的意思。于是,后人就认为,乾隆皇帝题下这两块牌匾就含有孝敬亲生父母的意思。
此外,还有传说称乾隆是由热河行宫里一个丑宫女在草棚里生下的。传说有一年,雍正随康熙到热河打猎,射倒一只梅花鹿,雍正喝了很多鹿血。鹿血有很强的壮阳功能,雍正喝后难以自持,就随便拉出一位很丑的李姓汉族宫女发泄一番。没想到这一番发泄竟然种上了龙种,第二年,雍正再次来热河的时候,听说李女怀上龙种,怕此事传出去坏了自己的名声,忙派人把她带到草棚,后来,丑宫女就在草房里生下乾隆。
还有一种说法是:乾隆的母亲是雍正的一个使唤丫头。这一说法来源于王闿运《湘绮楼文集》中的记载。他里面的“列女传”记载了乾隆的一句话:“始在母家,居承德城中,家贫无奴婢,六七岁时父母遣诣市买浆酒粟面,所至店肆大售,市人敬异焉。十三岁时入京师,值中外姐妹当选入宫。……孝圣容体端颀中选,分皇子邸,得在雍府。”后来,这个丫头竟生下了乾隆。
学术研究:传说的真伪
对于这些民间传说,学术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证。根据皇室族谱《玉牒》的记载,在乾隆帝降生之前,雍正已经有了三个儿子。虽然,长子和次子都早早夭折了,但第三个儿子此时已经八岁,雍正也正当壮年,没有理由在有了儿子的情况下,再偷偷摸摸的用自己的女儿去换陈阁老家的儿子。《玉牒》上还清楚的记载着,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诞乾隆于雍和宫。而且乾隆皇帝对自己的生母还十分的孝顺。他曾亲自侍奉皇太后三上泰山,四下江南求佛和游玩,多次陪母亲到避暑山庄避暑。皇太后晚年,乾隆特意用三千多两黄金做了一个金发塔,用来存放供奉母亲梳头时掉下来的头发。由此可见,乾隆是雍正的夫人钮祜禄氏所生不假。
学者们还对传说中的海宁陈家进行了考证。海宁是浙江钱塘江边上的一个小县。所谓的海宁陈家就是指陈世倌家。因为曾经入阁为官,所以被当地人称为陈阁老。陈家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仕途通达,多人官居高职,煊赫一时。乾隆为什么六下江南,曾有四次住到海宁陈家的私人花园。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清朝自康熙年间起,就开始修建钱塘江两岸的海塘,以减轻海潮对两岸人民的危害。乾隆即位后,对这项工程非常重视,趁着南巡之时前往修塘的前线视察也是应该的,那么,既到海宁总得有个合适的住所,浙江海宁是一个偏僻的小县,当时找不到比陈家花园更好的地方让皇帝住。陈家花园是海宁名胜,亭台楼榭,花木扶疏,自然就成为接驾驻跸之处。再说,陈家花园离陈家住宅实际还有几里路远,乾隆在陈家花园住过四次,但对陈家子孙却一次也没有召见过,更谈不上“探望亲生父母”了。这个园子本叫作“隅园”,乾隆皇帝在居住之时,亲自把它改名为“安澜园”。“安澜”即水波不兴之意,由此也可以看出,乾隆帝临视海宁,确实是为了巡视海塘工程。至于前面提到的那两块匾额,陈家倒是确有此物,不过,跟据史学家孟森的考证,这两块牌匾不是乾隆所题写,而是康熙皇帝写的。在《陈元龙传》记载了这件事情。一个是在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四月,康熙在政务之余召见群臣,一时兴致极好,就问“你们家中各有堂名,不妨当场写给我。我写出来赐给你们。”当时,在康熙朝中做官的陈元龙奏称说,家父年逾八十,我曾想写“爱日堂”三字,以表孝心。康熙就给他题写了这个堂名。另一个是在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六月,陈元龙奏称自己的弟妹黄氏为侍奉公婆在家寡居四十一年,康熙为褒扬节孝,便题写“春晖堂”匾额赐给她。也就是说,这两块牌匾根本就与乾隆没有关系。而且,乾隆对陈世倌的态度也绝对不像是父子。据记载,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陈世倌升任内阁学士不久,就因为起草谕旨出错,被乾隆当众斥之为“少才无能,实不称职”。如此言语,怎么会是父子关系呢?
此外,曾经将这段传说演绎成小说地金庸先生也曾亲自说过,《书剑恩仇录》中所谓的乾隆的弟弟“陈家洛这人物是我的杜撰的,乾隆皇帝是海宁陈家后人的传说靠不住。”
结论:乾隆母亲的真实身份
综上所述,虽然民间传说中关于乾隆生母的说法众多,但这些传说都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支持。相比之下,官方史料的记载更为可靠。根据《玉牒》等官方史料的记载,乾隆帝的生母无疑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而且,乾隆帝对钮祜禄氏的孝顺行为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他曾亲自侍奉皇太后三上泰山,四下江南求佛和游玩,多次陪母亲到避暑山庄避暑。皇太后晚年,乾隆特意用三千多两黄金做了一个金发塔,用来存放供奉母亲梳头时掉下来的头发。这些行为都表明,乾隆帝与钮祜禄氏之间存在着真实的母子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乾隆帝的生母就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这一结论得到了官方史料和学术研究的双重支持。民间传说虽然富有戏剧性,但缺乏历史依据,不能作为判断乾隆生母身份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