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桃花江,品味全笋宴
探访桃花江,品味全笋宴
“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与不瘦,餐餐笋烧肉。”这是苏东坡的一句名言,道出了竹笋与肉的完美结合。而在湖南省桃江县,竹笋不仅是餐桌上的常客,更是一道道匠心独运的美食佳肴。桃江享有“楠竹之乡”的美誉,拥有115万亩竹林,面积居全国第三,湖南省第一。每年春季,千万株竹笋破土而出,为桃江人民带来了丰富的食材资源。
桃江的竹笋具有脆嫩、鲜美、甘甜、清香的特点,烹饪方法亦多种多样,凉拌、煎炒、红烧、油焖、炖煮、熬汤……桃江人结合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饮食习惯,将这大自然的馈赠加工成一道道美味佳肴,赋予竹文化之饮食篇章极具魅力的丰富内涵。“桃江笋,天下品”,以竹笋为主材的桃江美食——全笋宴独具特色、匠心制作,闻一下,仿佛置身于竹林幽深处清新入肺,尝一口,又如陶醉在连绵竹海中甘甜沁脾。
全笋宴:竹林里的盛宴
全笋宴是桃江经典的地方特色名宴,由50多道菜品组成,每道菜都以竹笋为主材,结合其他食材烹饪而成。这些菜品不仅美味可口,还蕴含着丰富的竹文化内涵,是桃江竹旅文体康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笋尖煨水鸭:水岸双骄
桃江青山绿水,资水流经县境102公里,资江水系流域面积2068平方公里,食源丰富,是产鸭之乡。所产清水鸭与笋尖一起慢火煨2个小时,肥美色艳,肉嫩味鲜,笋香浓郁。
竹荪土鸡汤:凤浣罗衫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真菌菇。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优质的食用竹荪,其色泽浅黄、味香、肉厚、柔软、菌朵完整。
竹荪和猪瘦肉或鸡肉一起煮,其汤味极鲜。
冬笋狮子头:红妆绣球
冬笋狮子头是桃江民间传统家庭美食,由冬笋和狮子头烹饪而成。冬笋狮子头是从淮扬菜系中的狮子头菜传入的湘菜。传说狮子头做法始于隋朝,是隋炀帝游幸时,以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为主题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肉丸四道菜,后唐代郇国公韦陟的家厨韦巨元将葵花肉丸改名为狮子头。此菜传入桃江民间以小吃面世已近百年,因桃江盛产竹笋,又桃江每年在新春元宵节期间有舞狮耍龙之习俗。民间有制作冬笋狮子头作为点心来慰问舞狮耍龙之人,以示喜庆五谷丰登。这种习俗至今广为流传。
脆笋风吹肉:风姿绰约
白牙笋和土猪风吹肉搭配在一起,风吹肉咸鲜,白牙笋脆嫩,笋香扑鼻。风吹肉一直是桃江农家季节性食材。每年步入腊月,气温降到零下。乡民就地取材,挑选无添加剂饲料喂养的土猪肉,洗好刮净肉皮,切成每块约1.5公斤大小,略晾干表层水份,稍加盐进行腌制,并刺穿一端,用绳钩挂在四面通风的棚内或屋檐下风吹晾干。约半月后,猪肉起皱呈半透明发光状,用手一按有弹性,便可取下来放入冰箱储藏。农家风吹肉不用烟熏,吃起来绿色环保健康,更是来年新春筵席上的一道农家生态招牌美食。
笋块红烧肉:瘦味东坡
“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与不瘦,餐餐笋烧肉。”红烧笋肉其实创新和传承于东坡肉。传说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组织民工在西湖筑了一道堤,确保了当地农田旱涝保收.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为感谢苏东坡,那年春节,当地百姓抬猪担酒给他拜年。苏东坡盛情难却,只好收下将猪肉切成方块,做熟后挨家挨户把肉分送给修堤民工过年。从此老百姓就把苏东坡送来的肉称为“东坡肉”传承至今。笋香红烧肉将肉和竹笋均切成方块,烧得红稣香喷,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酱香怡人的红烧肉配以清香可口的白芽笋,肉质软嫩多汁,入口即化,白芽笋清脆爽口风味独特,咬上一口唇齿留香。
笋酱武潭鱼:道光羡鱼
史料记载:清两江总督陶澍随道光皇帝微服私访到桃江陶澍宫保第,中餐时,陶澍用一道鲑鱼菜招待皇上,道光帝尝了尝,咂口称赞:“好吃,这是什么鱼?”陶澍答:“这是资水武潭鱼,是生活在浅滩急流中的清河鱼,其味鲜美,其肉细嫩。道光帝问:“武潭鱼,武潭是地名吗?”陶澍答:“从桃花江上行约百里,资水拐了个弯,弯里有个深潭,元代有个武略将军驻扎在潭边,故称为武潭。我当年进京赶考,还是从武潭启碇扬帆的。”陶澍还说:“武潭是块宝地,有美山美水,还有美食,武潭鱼要赛过武昌鱼呢!”从此,武潭鱼就成为桃江地方特色名菜。这道菜是将笋尖切成米丁状,炒至入味,淋洒在煎好的武潭鱼上面,香浓味美。
鲜笋炒牛肉:牛郎献笋
笋香牛肉是桃江十大名菜鲊埠牛肉之系列菜品。桃江县鲊埠回族乡是益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回民信奉伊斯兰教文化和生活习俗,黄牛肉成为鲊埠回民的一道主菜,鲊埠牛肉逐成为桃江独具民族风味的地方特色名菜。小笋鲜脆,促进食欲。
笋丝炒牛杂:千丝万缕
牛一身是“宝”,从牛腩、牛筋、牛肚、牛肺到牛肠,任一切成丝状,然后配炒玉兰片丝,美味爽口。
鲜笋五花肉:竹乡三鲜
取土猪肉中的五花肉切薄片一份,鲜笋热汤一份,酱汁一份,搭配起来食用,味道鲜美可口。
冬笋炒腊肉:唇红齿白
冬笋炒腊肉,是桃江家家户户都会做的地方特色名菜。烟薰腊味是桃江民俗特产,凡家养禽畜、林中野味均可制成腊味。桃江松木塘地处大山,所产腊肉原始风味独特,每年立冬后乡民将自养土猪肉用海盐、花椒、生姜、葱汁、白糖、料酒等腌制风干后掛吊在火灶上方,任凭三餐烟火熏制,四时八节皆可食用。如加上时令冬笋和大蒜辣椒,则香辣微甜,笋香飘逸,肥而不腻,回味无穷。
烟笋炒腊肉:如烟似梦
“烟笋”是最具代表性的竹林瑰宝,被誉为“竹林海参”。将新鲜肥嫩春笋剥去层层外壳后用泉水煮,再用木炭文火焙烤至干,熏制成黑褐色笋干,就是“烟笋”。经过加工而成的烟笋干具备一种独有风味,以其烧肉,肉味甘美,笋味绵长。烟笋吃法很多:有水煮烟笋、烟笋烧五花、烟笋炒腊肉、烟笋炒鱿鱼等。烟笋富含长纤维,是消化道优秀“清道夫”,烟笋含丰富的植物蛋白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中医认为,春笋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等功效。
鸡汁冬笋丝:万众一心
冬笋是一种富有营养价值并具有医药功能的美味食品,质嫩味鲜、清脆爽口,含有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以及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既有助于消化,又能预防便秘和结肠癌的发生。节节高升这道菜中的冬笋丝鲜甜爽口、原汁原味。
酸菜鸡婆笋:金玉满堂
这是一道全素菜,是桃江竹乡人见人爱的一道当家菜。鸡婆笋是一种新鲜指状小笋,春天在山野到处都是。因该竹笋壳和母鸡毛色非常接近,所以竹乡人称之为鸡婆笋。对于竹乡人来说,鸡婆笋,就是迎客花。只要鸡婆笋一上市,桃江竹乡农家乐就一片欢歌笑语。
近年来,桃江县大力发展竹产业,通过引进先进设备、优化笋竹基地、发展合作社等方式,实现了竹产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目前,全县共有竹业企业248家,竹业产值预计可达160亿元,带动16万人就业。全笋宴已成为桃江经典的地方特色名宴,挑逗着各方食客的味蕾,竹香飘四海,笋味遍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