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学习《清静经》智慧,感悟人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学习《清静经》智慧,感悟人生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4561909329372504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是道教经典之一,内容简洁而深奥,主要阐述了道的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

《清静经》原文

  •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古文释义

这段文字是由老子(老君)所讲述的,主要阐述了道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领悟和实践道来达到心灵的清净和内心的平静。

首先,老君指出道是宇宙的根本,它无形、无情、无名,却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道具有清浊、动静的特质,而这反映了宇宙和生命的本质。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这些都是道的体现,道通过降本流末的方式生成了万物。

老君强调,人若能常保清静,则能与天地相合。人的精神本喜好清净,但常被心所扰乱;人的心灵本应安静,却被欲望所牵引。只有通过遣欲和澄心,人才能达到真正的清净。当人的六欲不生、三毒(贪、嗔、痴)消灭时,他们就能领悟到空无的境界。

接着,老君指出,上士(有高深修养的人)不与人争,因为他们理解争斗的徒劳;上德之人不显露德行,因为他们已经内在地拥有了德。而下士喜好争斗,下德之人则紧紧执着于德行。执著于德的人实际上并不真正理解道德的真谛。

老君还提到,众生不能得到真道的原因是因为有妄心。妄心使人惊扰自己的神智,从而执着于万物,产生贪求,导致烦恼。这些烦恼和妄想带来忧苦和身心负担,使人遭受污辱,流浪于生死轮回,常沉于苦海,永远失去真道。然而,真常之道是可以通过悟道而自得的,得悟道者将常保清静。

这段文字强调了道的无形、无情、无名,以及它的清净和平静。它教导人们如何通过澄心遣欲、观空无我,达到真静的境界,从而领悟真常之道,获得心灵的解脱和内在的平静。

对现代生活的指引

这段古文对现代人的生活有着深刻的指引作用。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物质和欲望所困扰,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这段古文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来自于内心的清净和平静。

老君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句话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是道的体现,我们应该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和。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这句话提醒我们,我们的心灵本应安静,却被欲望所牵引。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欲望,保持内心的清净。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高尚不是通过争斗和炫耀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内在的修养和德行来体现的。

“执著之者,不名道德。”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过于执着于外界的评价和物质,而是要关注内心的修养和道德。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来自于对道的领悟和实践,通过内心的清净和平静来实现。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平静,放下欲望和执着,关注内在的修养和道德,从而实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