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暴露后如何正确处置?专家详解急救关键步骤
狂犬病暴露后如何正确处置?专家详解急救关键步骤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动物咬伤传播,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100%。因此,及时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狂犬病的急救步骤、常见误区及特殊情况处理,帮助大家科学应对这一致命疾病。
狂犬病急救案例
小王在公园散步时,被一只流浪狗咬伤了小腿。伤口虽然不大,但流了不少血。他立刻赶到医院,医生首先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然后用碘伏消毒。随后,医生为他注射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并按照“2-1-1”程序接种了狂犬病疫苗。由于处理及时,小王最终没有发病。
急救步骤详解
伤口处理
冲洗伤口:立即用肥皂水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伤口处残留的病毒量,降低感染风险。
消毒伤口:冲洗后,用碘伏或医用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注意不要包扎伤口,保持开放状态有利于观察和处理。
专业处理:初步处理后,应尽快前往医疗机构,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进一步处理。
疫苗接种
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方法。根据暴露程度,疫苗接种程序有所不同:
I级暴露:接触或喂养动物、完好的皮肤被舔,无需进行处置。
II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需要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
III级暴露: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开放性伤口或黏膜被污染,需要立即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并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
疫苗接种程序分为两种:
5针法:于第0(注射当天)、3、7、14和28天各注射1剂次。
“2-1-1”法:于第0天注射2剂次(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1剂次),第7、21天各注射1剂次。
免疫球蛋白使用
对于III级暴露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除了接种疫苗外,还需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这可以提供即时的被动免疫保护,直到疫苗诱导的主动免疫产生。
常见误区
只有猫狗会传播狂犬病:实际上,狼、狐狸、蝙蝠等野生动物也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
被抓伤不会得狂犬病: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被抓伤同样需要重视,应及时进行预防处置。
狂犬病疫苗可以晚几天再打:狂犬病的潜伏期多为1-3个月,虽然晚几天处理也可能有效,但不应冒险延迟接种。
被咬伤后先包扎伤口:正确的做法是先彻底清洗和消毒伤口,然后再由专业医生决定是否需要包扎。
特殊情况处理
再次暴露:如果在全程免疫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一般不需要加强接种。3个月及以上再次暴露者,需在第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
不同疫苗选择:二倍体疫苗和动物源疫苗在制备工艺、免疫原性等方面存在差异。选择时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同时要注意可能存在乱收费、滥用疫苗的情况,理性对待疫苗接种。
狂犬病虽然致命,但通过及时正确的急救措施,完全可以预防。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保护自己,也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他人。记住,面对狂犬病,科学应对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