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方位与风水学说:从科学视角重新审视
财神方位与风水学说:从科学视角重新审视
财神信仰和风水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然而,从科学和理性的角度来看,这些信仰和学说存在诸多值得探讨和反思的地方。本文将从财神信仰的历史演变、风水学说的科学观点、科学与迷信的辨析以及理性思考与科学精神四个方面,对这些话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财神信仰的历史演变
财神信仰最早可追溯至宋朝,起初没有固定的姓名或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财神的形象逐渐丰富,包括赵公明、关羽等多位历史人物。这些财神形象的演变,反映了民间信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最早出现的财神是五通神。有关五通神的传说从唐朝就有,不过那时候,它们基本上属于阎王手下类似牛头、马面那种勾人的小妖精,人缘很糟糕,谁都嫌弃它。到了北宋时期,江西婺源有一种民间传说,说婺源有五位神仙保佑地方,助人为乐,特别好。五位神仙的称号里都带个“通”字,所以祭祀他们的地方就叫“五通庙”。前有五通神,后有五通庙,名字那么像,古人也乱套。慢慢地,这两拨神仙的传说搅和到一块去了。
比如南宋初年有本书叫《能改斋漫录》,书里有一则故事说,大词人晏殊的宅子门口有个卖帽子的男青年叫伍十八。这小伙特别擅长踢球。有一天,小伍看见路边有五个人在踢球,心里痒痒,也上去踢。那五个人对小伍的球技赞不绝口,超级喜欢他,又是请他吃饭,又是请他做客,还塞给他一张“支贴”,凭着这张纸可以去某商店领一大笔钱。他们招待小伍住的地方有三间屋子,一间有灯两间黑。五人中的大哥叮嘱小伍,请他住那间有灯的屋子,而且千万不要往另外两间屋子里看,因为它们很吓人。到了夜里,小伍按不住好奇心,还是决定偷看一番,结果他真的被吓坏了:其中一间屋里在毒打一大群奴隶;另一间屋里满墙挂满了女人和孩子的肉。小伍看完,回自己屋,迷迷糊糊睡着了。早晨醒来时,他发现自己其实睡在了一块大石头上。好在支贴是真的,他也就发了财。书里说,那五个踢球人其实就是五通神。你看,他们既打人、吃人,也让人发财,既是好神,也是邪神。
后世各朝、各地的五通神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好神,可以干各种好事,特别是让人发财;一种是邪神,而且往往是以男色诱人的妖神;还有一种类似《能改斋漫录》上写的这样,既好又坏,非常奇怪。清代苏州财神像,见《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绘画卷》,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第91页。财神像常画作五个神仙凑一堆,或许就与古老的“五通神”信仰有关。
最有名的财神本是瘟神。对五通神的崇拜直到民国时期仍然比较常见(至少在江南地区是这样的),但到现代已鲜有耳闻。当代资料讲到财神是谁的问题时,给出的第一个名字通常是赵公明。东晋古籍《搜神记》里其实就有这个赵公明。书里说他和钟士季是老天爷派到人间的三个鬼将军之二,专管让人生病,取人性命。你要是爱读《三国演义》,可能会对“钟士季”这个名字有印象。魏国灭蜀时有两个大将,一个叫邓艾,另一个叫钟会,其中钟会字士季。灭蜀以后,钟、邓二人“二士争功”,全都死于非命。由此推想,那位“赵公明”有可能也是一个横死的将军。古代打仗,覆军杀将,战后常有大瘟疫。拿战死的将军当鬼将、瘟神,确实很有道理。
在晋朝以后小一千年的时间里,赵公明基本上一直都是可怕的瘟神。直到宋朝以后,终于有一些道教文献把像赵公明、钟士季这样的瘟神都收编成了好神仙。比如有一本书叫《玉堂大法》,说“太上太清老君”收服了五路瘟神,还封其中的赵公明当了“玄坛大将”。还有一本叫《三洞神咒》的书里收了一条咒语叫《召玄坛咒》,里面说“玄坛元帅”“赤火焚邪疫,飞烟逐鬼瘟”,“提兵下尘世,救度诸众生”,完全洗心革面,重新做神了。《正统道藏》本《玉堂大法》书影古语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学坏容易学好难。可是好神仙赵公明不讲这套,管的好事越来越多。起码在元明之际,他就已经开始兼管“公平买卖,求财利宜和合”这种让人发财的好事了。再到明代,出现了让赵公明专职当财神的信仰。著名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就使用了这个设定,大多数现代资料书又接受了《封神演义》里的说法。于是,现在大多数通俗资料都会说:财神名叫赵公明。
最流行的财神不爱财。书里说的财神一般是大将军赵公明,可今天商店里供得更多的却是另一位大将军——关羽。这事想想可真奇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里描写的关羽是一个非常重义轻利的人。书里说,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时候,曹操拿出了好多好多钱赏赐、拉拢他。可是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不仅不接受曹操拉拢,连他发的奖金都一点没要。按说曹操掏钱奖励关羽立功,关羽全拿走也没什么道德亏欠,不影响他忠于刘备。可他分毫不取,这分明是不爱财呀!为何偏选这种人当财神呢?
这其实和三国故事的流传有关。三国故事在唐宋时期就特别火。唐代大诗人李商隐《骄儿诗》上说自家宝宝可爱又聪明,平时玩的时候“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没事就念叨汉末三国那点故事。那小朋友是怎么知道这些故事的呢?《东坡志林》记载,北宋时期,老百姓嫌家里孩子太闹腾,就会给孩子一点钱,让孩子出门听人说书,讲三国故事。孩子们听得特别入戏,而且嫌魏爱蜀,听见刘备输了就哭,听到曹操输了就笑。《学津讨原》本《东坡志林》书影这些小朋友代表了宋代以降市民文化的一般心态。人们喜欢刘备和他的手下,关羽的人气越来越高。再到明朝中期,《三国演义》开始流行,崇拜关羽的浪潮更狂热了,从皇帝到百姓,关羽的粉丝一数一大片。
据马书田《中国道教诸神》一书的统计,清乾隆年间,北京城所有庙宇当中,数量最多的就是关羽的庙,一共116座;排第二的是观音庙,108座。二者加起来大约占了所有庙宇的三分之二。关羽和观音可以算是明清民间信仰里的两大超级巨星。自唐代以后,观音在汉传佛教中主要以女相流行。古人思想保守,观音祭祀多在闺阁之中进行,店铺、戏班摆设的更多是关羽。当然,店铺最求的是发财,关羽就这样当上了财神。
最奇怪的财神是贪官。好多商店还会摆带着钱的大蛤蟆。这个蛤蟆也不是一般蛤蟆,它来自“刘海戏金蟾”这个典故。刘海是五代时期一个很有名的道士,本名叫刘操,也叫刘玄英。他有个很高雅的别号叫海蟾子,所以也可以叫刘海蟾。古人觉得月球上的环形山看着像蟾蜍,“海蟾”就是月亮的意思。《正统道藏》本《仙缘像传》中画的海蟾子是一位清雅的道人(上下滑动查看更多)道教图书《仙缘像传》上讲,刘海蟾一开始是当官的。有一天,有个道士找到他,表演了一手绝活:道士在桌上放了一枚铜钱,钱上摞起十个鸡蛋。刘海蟾吓坏了:鸡蛋危险啦!道士却说:立足于世俗富贵的生命比这些鸡蛋还危险!刘海蟾由此顿悟,然后靠装疯卖傻辞了官,就此出了家。后人把“刘海蟾”拆成“刘海”和“蟾”,又在故事里挑了“钱”“把戏”“发疯”这三个元素,重新发挥,创造了一大堆“刘海戏金蟾”主题故事。这些故事版本太多,比如《闽都别记》里说,刘海的老爸是个大贪官,贪赃枉法,坏事做尽。阎王爷很生气,把他爸爸变成了大海里的大蛤蟆。刘海出家以后学到法术去救老爸。他用金钱为饵,拴上钓绳,把老爸从
风水学说的科学观点
风水学说,又称堪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门历史悠久的玄术。其核心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和八卦理论,通过分析环境中的能量分布和流动情况,判断居住环境的吉凶。在实际应用中,风水学说涉及住宅选址、布局、家具摆放等多个方面,试图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调整来改善居住环境、提升运势和生活质量。
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风水学说存在诸多争议。首先,风水学说中的许多概念和理论缺乏科学依据,如阴阳五行学说和八卦理论,这些理论更多地停留在玄学和哲学层面,缺乏实证支持。其次,风水学说的实践应用往往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如使用符咒、法器等神秘手段来调和环境中的阴阳之气,这些做法缺乏科学验证,难以令人信服。最后,风水学说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效果也备受质疑。虽然一些人认为风水学说可以改善居住环境、提升运势,但这些说法往往缺乏科学证据,更多地停留在个人经验和主观感受层面。
科学与迷信的辨析
科学与迷信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科学是基于观察、实验和理论的系统性知识体系,强调实证和逻辑推理。而迷信则是指盲目相信某些未经证实的说法或现象,缺乏科学依据和逻辑支撑。在现代社会中,科学与迷信的界限越来越清晰,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周建人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生物学家和科普作家,他一生致力于科学教育和反对迷信。他撰写了大量科普文章,传播科学文化,反对封建迷信。他认为,中国的问题是人民大众的文化素质太低,不懂科学,不讲科学,封建迷信思想还普遍存在。因此,他大声疾呼,要普及教育,普及科学知识。他写了《科学战线上一个老兵的话》,并且给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写了贺信《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以后又写了《达尔文进化论是怎样吸引着我们》《普及科学、厉行节育》《思想科学初探》《思想问题随录》等。他认为,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人们的思想观念要改变,思想要革命,克服落后的、旧的思想观念。虽然我国传统文化是十分优秀的,但封建统治时间太长,许多封建旧思想残留在人们的头脑中,需要革新,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改变思想观念要靠科学。他呼吁人人要学科学、爱科学。他生前最后一次给一个小学的题词就是“从小学科学、爱科学”。
理性思考与科学精神
面对传统文化和信仰,我们应当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科学精神强调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实证精神,反对盲目接受和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科学精神和理性思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应当鼓励人们通过科学知识和教育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摆脱迷信的束缚,迈向更加理性和进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