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启强请客吃饭,看饭局文化
从高启强请客吃饭,看饭局文化
在中国,饭局从来就不是简单的解决温饱的进餐活动,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目的和功能。从春秋时期的“二桃杀三士”到宋代的“饭局”一词诞生,再到现代的社交工具,饭局文化源远流长。本文将以电视剧《狂飙》中的一个饭局场景为例,深入探讨中国饭局文化的历史渊源、功能和角色。
饭局,这个词,起源于距今1000多年前的宋代。当时,“局”字是来源于下棋中的术语,而后引出“情势”和“处境”的含义。而,“饭”与“局”结合,就是指通过吃饭的形式而达到某种改变情势的目的。这一词汇可以说是宋代文人们对汉语言的贡献。但实际上,在这一词汇真正出现之前,中国就一直将“吃饭”和“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齐相晏子,在饭局上“二桃杀三士”,蔺相如渑池会上屈秦王,开赵国数十年之太平……此外,如“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火烧庆功楼”等历代著名饭局也是耳熟能详、妇孺皆知。
鸿门宴
可见,在中国,饭局从来就不是简单的解决温饱的进餐活动,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目的和功能。那么,饭局何以和社交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换句话说,是谁将吃饭变成了工作?这个回答不得不涉及到中国的独特文化和文化心理的问题。
中国人历来重视熟人关系的搭建和沟通,因为一方面熟人关系是一种常用的人际交往的工具,从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与利益;另外它也是人们心理上的安全阀,可以为个人内心提供安全的社会支持。通过“饭局”我们可以不断延伸关系的网络,可以获得新关系,巩固老关系。以至于在今天的生活中,“改天请你吃饭”变成了一种寒暄和人际交往的客套话,也成为人际关系中的常用语,其势头甚至可以和“你好”并驾了。
另外,在这样一个重关系的社会中,为何只有“饭局”这种社交方式承载了情感的传达和功能的完成呢?为什么是“吃饭”,而不是“唱歌”或者“垂钓”?这是因为,“吃”是人类最大的“公约数”,人们对其他活动的普遍认同性要小得多。有的人爱看戏,有的人爱听歌,有的爱旅游,有的爱运动,真可谓众口难调,但“吃”却是谁也避免不了的,所以在这一点上人类是没有差异的。而且这种活动不怕重复,每天都有此需要,今天完成明天还可以继续,今日的需要满足后明日的需求仍然会出现。
从互动性上考虑,关系的达成需要高交往性,而“饭局”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觥筹交错之间,既传达了情谊,又沟通了思想。饭桌的氛围是相对轻松的,人们可以聊及的话题又无所不包,所以言语间的你来我往常常能使人们在最短暂的时间内相互了解、彼此熟识。民以食为天,饭是天天要吃的。请人吃饭需要一种很深厚的友谊:而接受他人宴请,则是受到了很大的尊重。这一来一往间,人情也做了,感情也交流透了。
设局的目的
一场饭局下来,绝不是毫无意义的随意邀约,任何一场饭局都是有其目的性的,哪怕是最简单的一场饭局也不例外。
设局的目的
这场饭局中,局主毫无疑问是赵立冬,他设局的目的就是借此饭局敲打高启强,向大家表明王力是他的人,任何想要和王力竞争的人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成色。
饭局中必不可少的几种人
设局的人
不要以为打电话的就是设局之人。或许他是受人之托出面邀约,而其幕后才是真正设局之人。
设局人-高启强
设局的人如果出现在饭局中,需要局中人察言观色才能辨别清楚。他可能只与局中最关键的人频繁推杯换盏,而与其他人一杯带过。他率先谈起的话题,往往在局主熟知的范围,因为他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倘若设局之人与局主本就熟稔,则其间不乏嘘寒问暖,甚至会因此省掉饭局中众多的其他角色,饭局也因此呈现出另一种生态来。如果在饭局当中,有局托儿为不在局中之人谋事,显然,没有出现的人才是这场饭局真正的设局之人。
局托儿
邀约饭局之人,往往就是局托儿。饭局无托儿,气氛往往难以活跃。因此,选局托儿是设局之人在确定局主之后最为关键的环节。
局托-众老总
首先,局托儿要与局主和设局的人均比较熟悉,否则难以“托”起整个饭局;其次,局托儿的身份一般情况下不能高于局主,否则会喧宾夺主。同时,局托儿的身份又要与整个饭局的内容基本匹配,要不然,在座者相互之间难有共同的话题,这势必影响到整个饭局良好的氛围。对局托儿的要求还有:此人酒量可观,能够应付整个饭局的考验;口才不错,涉谈话题均能说上一二,插科打诨总能让气氛不致清冷。更高一点要求是,局托儿与局主的关系不错,这样饭局之后,所有事自然能迎刃破解。由此可见,设局容易,局托儿难得。有一个好的局托儿,饭局即便没开,设局人的目的甚或就能够率先达到。
局主
一般情况下,局主比较好辨认:坐在“主席台”的便是。精明之人在点菜时,就能判断出谁是局主:每每被询问某菜是否合适的人,往往就是此局的重点招待对象;甚至点菜人会说,他喜欢什么口味、什么菜,一定要点上,那个“他”便是明确无误的局主。
局主-赵立东
在饭局中,局主的调度如同命令,他能为设局的人处理某些事情,因此在饭局中自然拥有了独特的地位。当然,如果局主因为饭局难堪,那基本上可以说这是一场鸿门宴。心有余而力不逮、赶鸭子上架类的局主也经常会出现在饭局中,这也是饭局的复杂所在。
局精
所谓局精,如果单从一场饭局来看,多指插科打诨较多者。从饭局的普遍性上来看,局精经常出没于各类不同性质和内容的饭局之中,其身份无非是“局托儿的托儿”,他们受局托儿邀请,听局托儿调遣。其频繁流转各类饭局,所谓久练成精,局精因此得名。每场饭局中,局精的数量视人数多少而定。局精太少,局托儿就会太累;局精过多,则会显得过于喧闹,让饭局偏离主题。优秀的局精,总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设局之人和局托儿的节奏,在饭局出现的空档处起到“填空”的作用。
局奴
最辛苦的人莫过于局奴。无论任何饭局,局奴总是喝酒陪客的主要角色。无论是局主,还是设局的人、局托儿、局精,都有可能对局奴发号施令。某些时候,局奴可能会在饭局终了之前提前消失,此时,他一定是在服务台前为设局之人买单。
局奴
在这样一场高级别饭局中,高启强既是设局人也是局奴,因为他得仰仗赵立冬,在赵立东的眼里,这个京海市的黑老大只不过是他非法敛财的一个工具,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在我面前你啥也不是。
饭局新鲜人
顾名思义,饭局新鲜人就是刚初入饭局不久的新人。在饭局中,他们不如局托儿老练,没有局精的圆滑,同样也没有局奴那样的辛苦。与局精相同的一点是,他们进入饭局往往是受局托儿所约,因为他具备成长为局精,乃至局托儿的潜质。饭局新鲜人会经常出现一些状况,比如言行失态、喧宾夺主,甚至无意搅局,没办法,这是成长的烦恼和代价。
饭局之外
这样一场高级别饭局,是不适宜请新鲜人入局的,如果真的有的话,那就太不给高启强面子了,好歹也是黑老大,又是专门敲打高启强的一场饭局,要是连新鲜人都在,那就不是敲打,而是侮辱了。这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做事做人讲究适可而止,凡事太过都会过犹不及。但高启强毕竟是读过《孙子兵法》的京海市最强黑老大,赵立东的举动已经让他在众人面前颜面尽失,要不是得罪不起赵立东,饭桌上的时候就已经掀桌子了。
既然你在饭桌上不给颜面,那就别怪饭桌之后我黑手无情了,所以高启强很快安排了枪手恐吓王力,让他因为害怕自动退出这场人事竞争。
中国人的饭局着实是门道、规矩、忌讳太多,往往一场饭局下来,你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从而影响到自己的事业、工作及家庭。中国式饭局是一场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