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之王”——七十味珍珠丸,到底适用于哪些疾病?
“藏药之王”——七十味珍珠丸,到底适用于哪些疾病?
七十味珍珠丸被誉为“藏药之王”,其珍贵程度在藏族民间流传甚广。据传,一粒七十味珍珠丸的价值堪比一头牦牛,在古代仅供达官贵族使用。那么,这味珍贵的藏药到底适用于哪些疾病?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
七十味珍珠丸的来源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极”之称,在这样高原缺氧的自然环境中,会比较容易出现心脑血管和呼吸道的问题,这是在历经千年的历史和临床中才出现到我们大众的视线中。
七十味珍珠丸起源于公元8世纪,著名藏医药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中,以珍珠母为主药的二十五味珍珠丸作为基础,由公元11世纪藏医学家——恰门热钦坚赞增加珍珠,以珍珠成为主药提高了本方的功效。
公元15世纪,藏医学家——苏卡尔·囊尼多吉再次增加四十味名贵药材,成为七十味药材的组方。直到20世纪初,藏医药学家——钦绕罗布对原方、工艺进行改进,完成现在我们熟知的“七十味珍珠丸”,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目前收载于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七十味珍珠丸的功效
根据藏医学的原理,七十味珍珠丸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藏药材,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式精制而成,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日常保健都有良好的功效。
神经系统疾病
七十味珍珠丸可以改善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脑溢血)、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脑梗塞、脑动脉硬化、脑中风后遗症)、面瘫、脑瘫、脑外伤引起的后遗症等,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
七十味珍珠丸还对脑供血不足、脑震荡、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失语、记忆障碍、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认知障碍、肌肉僵直、肌肉萎缩、脑萎缩、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癫痫、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性头痛、多发性神经硬化症、帕金森氏综合征等疾病有疗效。
除此之外七十味珍珠丸通过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并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栓的形成,从而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和脑细胞的代谢,对大脑缺血缺氧所形成的脑循环障碍,可以增强其耐受力,降低脑耗氧量,保护脑细胞。有通经活络、醒脑开窍、活血化瘀等功效。
心脏病
心脏病的病因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类。
其主要与遗传因素、不良习惯、性别、年龄、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者患病几率更高。
心脏病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脏早搏、心律不齐、心衰、房颤等。
七十味珍珠丸对于后天性的心脏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增强心脏功能,调节全身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肌耗氧量,对心肌缺血、心律不齐等多种心脏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体应用时可单独使用或者搭配八味沉香丸等使用。
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指一些以精神活动异常为表现的一大类疾病,包括重型的精神疾病和一般的精神疾病。重型的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一般的精神疾病,比较常见的有:焦虑症、恐惧症、疑病性神经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
七十味珍珠丸具有醒脑开窍、安神镇静等功效,可用于精神分裂、神经衰弱、抑郁、焦虑等治疗,它是一种纯中药制剂,还可以用来治疗中风以及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它可以促进大脑供血功能恢复正常,能增强心脏的活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搭配二十五味珍珠丸等使用,普通患者经过数疗程的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时还能起到调和气血以及通经活络的功效。
日常保健
健康或者亚健康人群使用七十味珍珠丸,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精神状况、改善睡眠等,长期使用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的疾病。
七十味珍珠丸的服用方法
七十味珍珠丸需要在早上空腹服用,并且将药丸研碎用白开水冲泡,根据医嘱每天一丸。服用期间禁止食用大蒜,尽量少吃肥腻,辛辣,醋等食物,早晨服药时尽量少吃蛋类食品。
七十味珍珠丸的成分以及注意事项
【主要成分】珍珠、西红花、麝香、檀香、降香、珊瑚、玛瑙、佐太等70味。
【功能主治】镇静,通经活络,安神,调和气血,醒脑开窍。用于“黑百脉病①”、“龙血②”不调;中风、瘫痪、半身不遂、癫痫、脑溢血、脑震荡、心脏病、高血压及神经性障碍。
【用法用量】研碎后开水送服。重病者一日1克(1丸);轻者每3-7日1克(1丸)③。
名词解释
① 黑百脉病:藏医把人体的经脉分为黑脉和白脉:“黑脉”起于命脉(心脏)扩散全身;“白脉”又称“水脉”,起于脑系(大脑)向下延伸到全身。黑百脉病指黑脉、白脉合病。
按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藏医“黑脉”是指动静脉,“白脉”是指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疾病能同时影响神经和血管,因此黑百脉病即心脑血管疾病。
② 隆(龙)血不调:《四部医典》中有“持命隆推动血液入于顶脉发病,造成半身不遂等症”的描述。藏医“隆血不调”可以归属于中医“气血不调”的范畴,类似于西医的高血压、脑卒中疾病。
③ 七十味珍珠丸因患者情况差异,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