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走太平:全椒50万群众共赴祈福盛会
正月十六走太平:全椒50万群众共赴祈福盛会
2024年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六,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正月十六走太平”活动。当天凌晨开始,数万人自发聚集在县城中心的太平古桥,烧香祈福,系平安带,许下新一年的平安愿望。
上午9时许,随着奥运冠军许海峰的一声发令枪响,千名群众组成的健康方阵缓缓启动。全椒县各镇选拔出的10支舞龙队紧随其后,敲锣打鼓,绵延数百米的龙身在人群中穿梭,最终抵达人山人海的太平桥广场。前排群众自发腾出空间,为“祥龙”上桥让道,后排游客则踮起脚尖,期待一睹盛况。
“这还是我第一次赶上舞龙表演,很震撼,咱们的传统文化太有魅力了!”全椒县居民韦帮才兴奋地说道。尽管多次参与走太平活动,但他表示,每次都能感受到不同的文化魅力。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县历史悠久、富有特色、群众自发的传统民俗活动,自东汉初年开始延续至今,被纳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安徽省全民健身十大品牌之一,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中华体育文化优秀民俗民间项目”。
今年,全椒县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开展“正月十六走太平”文化旅游周活动,从正月十一持续至正月十六,推出民俗文化展演、特色美食和农产品展销、城市和项目推介、驾游全椒、星光音乐会、为企为民服务等一系列活动。
“走太平”传统路线为“三桥两街”,从汉代建造的积玉桥进入袁家湾老街,过宋代建造的红栏桥至太平大街,最后走过太平桥。这条路线中,三桥一桥更比一桥高,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步步高的期盼。
在这一天,“走太平”的人们通过“走”的仪式感,来表达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健康和顺等朴素愿望,既有期盼的虔诚,又有庆祝愿望实现的喜悦。
“所以‘走太平’活动既能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还表现了民族传统文化对现实的关照。”全椒县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张平说。据统计,近几年参与活动的人数均超过50万人次,显示出这一民俗活动的广泛影响力。
全椒太平桥,这座始建于隋朝的古桥,见证了千年的历史变迁。它原名贺鲁桥,相传隋大将军贺若弼曾在此造橹而得名。清康熙年间改名为太平桥。民国二十年(1931年)前后,国民政府全椒县建设局进行修整。1992年9月开始重建,1994年2月竣工,成为传统风格、现代结构的钢索斜拉人行桥。2010年再次重建,采用三跨连续梁廊桥方案,长101米,宽16米。
如今的太平桥,不仅是全椒县的重要地标,更是承载千年民俗文化的载体。每年正月十六,数以万计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共同参与这场祈福盛会。2025年的正月十六,你是否也想来感受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