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I助力电影后期制作:从剪辑到特效的智能化革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I助力电影后期制作:从剪辑到特效的智能化革命

引用
搜狐
13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31198090_121798711
2.
https://blog.csdn.net/qq_40228051/article/details/137335673
3.
https://blog.csdn.net/shellyAI66/article/details/142596824
4.
https://news.sohu.com/a/842773947_121924584
5.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728973
6.
https://www.sohu.com/a/792686613_121268466
7.
https://www.explinks.com/blog/ai-video-clip-edit/
8.
https://www.lookae.com/ai-color-match-133/
9.
https://yce.perfectcorp.com/zh-tw/color-correction
10.
https://www.wokahui.com/article/industry/3546.html
11.
https://docs.feishu.cn/v/wiki/NwPDw2KdlignY3kJKT3cQ09DnJb/a5
12.
https://www.marketinsightsresearch.com/CN/marketreports/9/12915/UK-Visual-Effects-VFX-Market
13.
https://lmtw.com/mzw/content/detail/id/232453

2024年,电影《流浪地球2》震撼人心的太空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浩瀚宇宙。鲜为人知的是,这些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加持。AI不仅优化了特效制作流程,还让许多原本难以实现的创意变成了现实。这仅仅是AI在电影后期制作中大放异彩的一个缩影。

01

AI让电影剪辑更智能

在电影剪辑领域,AI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传统工作流程。过去,剪辑师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浏览素材,寻找关键镜头。而现在,AI能够智能识别视频中的情感、动作等关键元素,自动进行剪辑。例如,在《流浪地球》的制作过程中,AI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通过分析影片素材和导演意图,实现了精准剪辑,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还为电影带来了更加紧凑的节奏。

AI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能够提出创新的剪辑方案。这些方案可能超出了传统剪辑师的创意范围,为电影制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尽管AI在剪辑领域的潜力巨大,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剪辑师的创造力和直觉。目前,AI更多地被看作是剪辑师的辅助工具,帮助他们在保持艺术创造性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02

AI让视觉效果更逼真

在视觉效果(VFX)领域,AI的应用更是令人瞩目。以NVIDIA Omniverse为代表的先进平台,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创造出几乎真实无比的环境与效果。这不仅显著减少了视觉效果设计的时间与成本,也让导演和制作团队能够将更多精力集中在叙事本身。

在《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中,A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成复杂特效。例如,大规模战斗场景的制作,过去需要数周的渲染时间,现在借助AI,这一时间被大幅缩短至几小时。这种技术突破不仅提高了制作效率,还为观众带来了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

03

AI让色彩校正更精准

色彩校正是电影后期制作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影片的最终呈现效果。传统上,这一过程高度依赖人工经验和反复试错。而如今,AI技术的引入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

美摄科技推出的AI智能校色解决方案,通过深度分析画面内容和多种关键画质指标,能够智能计算出各项调色算法的最佳参数。无论是曝光、高光还是阴影等参数,美摄的自动校色算法都能一键驱动,实现精准调整。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工具是AI Color Match插件。它支持在Premiere和After Effects中轻松对不同镜头进行颜色匹配。只需点击一下,就能将一个镜头的色彩外观复制到另一个镜头。这个插件特别适合快速匹配使用不同相机或设置拍摄的素材,大大提高了视频编辑的工作效率。

04

AI与人类创造力的完美结合

尽管AI在电影后期制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它并非万能。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曾指出,AI在创作中充当的是工具的角色,而无法独创出如《狗神》或《碧海蓝天》般的经典作品。这一观点在中国电影人中也有共鸣。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强调,人类的想象与创造力是AI无法取代的。

AI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够与人类创造力形成互补。它不仅提高了创作效率,还让导演们能够在创意和制作方面拓展新的边界。例如,张艺谋执导的改编自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的新电影,就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打磨剧本。这种人机协作模式下的创意碰撞,无疑将催生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05

未来展望:电影制作的“轻量化”革命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在中国电影行业的应用愈加广泛。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指出,人工智能的加入,不仅提高了创作效率,还让导演们能够在创意和制作方面拓展新的边界。例如,张艺谋执导的改编自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的新电影,也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打磨剧本,这标志着中国导演在创新过程中的探索和学习。

博纳影业的《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同样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电影领域的潜力。这部科幻短剧集结合了现代科技和高标准的电影工业化要求,代表了未来院线电影的品质标准。这些尝试不仅显示了人工智能在电影制作中的实用价值,更彰显了它在创意产业中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人工智能作为创作工具的使用也引发了广泛讨论。一些业内专家对此表示,尽管AI能够有效提升创作效率,但真正的创造力与灵感依然源自于人类。法国导演吕克·贝松便指出,AI在创作中充当的是工具的角色,而无法独创出如《狗神》或《碧海蓝天》般的经典作品。这样的观点在中国电影人中也有共鸣,饶曙光强调人类的想象与创造力是AI无法取代的。

在未来,AI将会改变电影行业的生产模式,推动行业向“轻量化”发展。电影制作不再是大规模制片厂的专利,随着技术的普及,一个小团队或甚至个人都能够借助AI工具进行高效的创作。这样的变革将为更多创作者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市场上脱颖而出。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24年6月,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已达2.3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6.4%。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AI技术在公众生活中日渐普及的趋势,也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将有机会参与到创意的生产中。俞白眉提到的“未来不是只有导演能够拍电影,每一个人都可以拍”,正是这种技术赋能的直接体现。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在中国电影产业的应用前景令人期待。随着创作者们不断尝试新的工具与方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电影将更加多样化,呈现出更丰富的视角和更加复杂的叙事方式。AI作为创意的合作伙伴,将推动中国电影在全球舞台上发光发热,让更多的观众领略到中国故事的魅力。

AI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电影后期制作的方方面面。从剪辑自动化到视觉效果生成,再到色彩校正,每一项技术都在不断提升电影的质量和效率。随着AI与人类创造力的完美结合,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电影将更加精彩,为观众带来更多惊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