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对蛋白质来源,延缓30岁后肌肉流失速度
选对蛋白质来源,延缓30岁后肌肉流失速度
随着年龄增长,肌肉流失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研究显示,30岁后每10年肌肉量会减少3%-8%,70岁后更是加速至每10年减少15%。如何通过合理补充蛋白质来对抗肌肉流失?专家建议从豆鱼蛋肉中摄取优质蛋白,并提供了详细的选材指南。
肌肉流失速度到底有多快?
随着年龄增长,肌肉质量逐渐流失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研究指出,30岁以后,肌肉质量便开始以每10年3%~8%的速度流失,70岁以后更加速到每10年约15%的速度流失。若营养不良、缺乏运动,更会加速肌肉流失。研究发现,即使没有运动介入,只要把营养调整到最佳状态,肌肉量仍然会有一定程度的成长。
补充营养选低脂肉 专家授「低脂部位选择祕诀」
肉类是蛋白质来源之一,但摄取肉类必须注意脂肪含量。东大新创科学博士暨营养师廖谊青表示,在挑选脂肪含量较低的肉类时,必须同时考虑动物的种类和部位。
以种类来看,脂肪量由高到低的排序分别是羊、牛、猪、鹅、鸭、鸡、鱼;以部位来看,通常动物的腿部、背部以及肩胛部位的脂肪含量会比腹部少很多。例如,猪的背脊肉大里肌和后腿肉就比腹部的五花肉更瘦,而牛的肩胛部位板腱肉(俗称牛梅花)和腿部的牛腱,也比腹部的五花肉脂肪含量低。
100克鸡胸肉 vs.100克鸡蛋 蛋白质含量差3倍
蛋白质是建构身体内脏与肌肉组织的基本原料,一天应该要摄取多少蛋白质?以60公斤的成年人来说,一天至少需要摄取60公克的蛋白质才算足夠。另外,想要有效率的摄取蛋白质,可留意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彰滨秀传纪念医院新陈代谢科主治医师萧立伟就举例,100公克的鸡胸肉和100公克的鸡蛋,蛋白质含量差很大;100公克的鸡胸肉大概有31克的蛋白质,而100公克的鸡蛋大概是10~13克蛋白质,约略差了2、3倍。
高加工蛋白质能吃吗?选「原型食物」作为蛋白质来源
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营养科主任林杏纯认为,在蛋白质选择上,应该以原型食物来源为主,过于加工的蛋白质,可能会潜藏高盐、高脂的风险,不利于心血管健康。成大医院家庭医学部主治医师李芷婷则建议,植物性蛋白包含豆类的黄豆、黑豆与毛豆,豆制品如豆腐、豆干、豆皮,以及奇亚籽、藜麦、绿花椰菜、菠菜、蘑菇等都是好的植物性蛋白来源。
补充蛋白质避免高油脂 这些鱼也有高脂肪
彰滨秀传医院外科部主任林建华也表示,像是鸡胸肉或鱼肉、蛋或豆类等蛋白质相对较好,而梅花肉或内脏等油脂含量较高的肉类则建议尽量避开。林杏纯也提到,国健署推行的「我的餐盘均衡饮食」中,建议一餐的蛋白质选择可以是一个掌心大小,而蛋白质来源的选择也很重要,黄豆及其制品是第一优先选择,接着则是鱼跟海鮮、蛋以及禽肉跟畜肉。
廖谊青则提醒,相似部位的脂肪含量,也会因为动物的种类而有所不同,例如鸡胸肉属于低脂肉类,但牛胸腹部的牛腩则属于超高脂肉类。另外,一般鱼类都属于低脂肉类,不过少数像鳕鱼、鲑鱼、虱目鱼属于中脂肉类,秋刀鱼属于高脂肉类。但它们含有丰富的EPA与DHA等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心血管健康,所以还是可以适量摄取。
本文原文来自TV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