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工科建设中的课程思政:上海工程大这样融合专业与思政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36:4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工科建设中的课程思政:上海工程大这样融合专业与思政

新工科建设是应对国际竞争新形势、国家发展新需求的重要战略。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在专业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以《水质工程学》课程为例,通过修订课程教学目标、梳理专业知识点、创新教学方法等措施,成功探索出一条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01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课程思政

随着全球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提出了“新工科”建设战略,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国家发展的新需求。其核心目标是培养适应并满足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即具有更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新工科建设不仅要求学科交叉融合,还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在这一背景下,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课程思政不同于传统的思政课程,它强调从专业知识中挖掘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价值引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02

课程思政的具体融合路径

修订课程教学目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水质工程学》课程,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从原有的三个维度(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拓展为四个维度,新增了“培养守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政内容。这种修订不仅体现了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强调了价值观念的培养,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梳理专业知识点,融入思政元素

课程团队对《水质工程学》的绪论部分进行了深入梳理,提炼出水资源、水循环、水污染、污染危害、法律标准及水污染防治技术六大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思政元素。例如,在讲解水资源时,结合“水是生命之源”的理念,引入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在讲述水循环时,融入古诗词“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用水和一体化系统治理的重要性;在讨论水污染问题时,结合“厕所革命”等现实案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有效融合

为了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课程团队采用了多种创新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碳中和、碳达峰”等国家政策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通过工程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污水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通过课堂讲授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复杂水污染控制工程问题,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

03

教学改革的成效

通过上述改革措施,课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在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中,学生在“职业规范”观测点上的表现显著提升,体现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此外,学生在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及期末考试中的表现也反映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04

结语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课程思政,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必然选择。通过在《水质工程学》课程中有效融合思政元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这种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为其他专业课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