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坚持纯视觉路线,百度萝卜快跑订单量大增26%
特斯拉坚持纯视觉路线,百度萝卜快跑订单量大增26%
中美两国在无人驾驶领域的竞争正日益激烈,特斯拉和百度的萝卜快跑成为这场科技较量的核心角色。两者在技术路线、商业化进程和政策环境方面展现出不同的策略和优势。
技术路线:视觉派 vs 融合派
特斯拉坚持“纯视觉”技术路线,依靠摄像头和神经网络实现环境感知。马斯克曾表示,人类仅靠视觉就能驾驶,机器也应该如此。这种方案成本较低,易于大规模部署,但对算法要求极高,需要海量数据训练。
相比之下,萝卜快跑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结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等设备,以提高感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这种方案虽然成本较高,但在复杂环境下的表现更稳定,安全性更有保障。
商业化进程:选装 vs 运营
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动驾驶)采取选装模式,用户可为车辆加装FSD套件,享受自动驾驶功能。目前,FSD V13已实现停车场启动、倒车、自动停车等功能。然而,FSD在中国市场的落地仍面临监管审批的不确定性。
萝卜快跑则专注于Robotaxi运营模式,通过组建自动驾驶车队提供出行服务。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萝卜快跑订单量达89.9万单,同比增长26%,总服务量已超700万单。在武汉,车队规模已达400辆,实际出险率仅为普通司机的1/14。百度计划2024年在武汉投入1000辆Apollo RT6车型,并预计在2025年实现在65个城市运营,2030年覆盖100个城市。
政策环境:开放 vs 限制
中国对无人驾驶持积极支持态度,北京、上海等地已发放完全无人驾驶牌照,并开放大量测试道路。这种开放政策为萝卜快跑等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美国则对中国自动驾驶技术采取限制措施。美国商务部计划禁止在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上使用中国软件,并禁止汽车搭载中国研发的先进无线通信系统。这种限制措施反映了美国对中国技术崛起的担忧,但也可能阻碍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的交流与进步。
未来展望:谁将胜出?
从技术路线来看,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在成本和普适性方面具有优势,但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萝卜快跑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虽然成本较高,但在复杂环境下的表现更稳定,更适合当前的商业化运营。
从商业模式来看,特斯拉的FSD选装模式依赖于车辆销售,而萝卜快跑的Robotaxi模式则侧重于出行服务。两种模式各有优劣,未来可能并存发展。
从国际竞争来看,中美两国在无人驾驶领域的竞争不仅关乎企业成败,更关系到未来科技主导权的争夺。美国的限制措施可能在短期内保护本土企业,但长期来看,开放合作才能推动技术更快进步。
这场科技较量尚未分出胜负,但可以预见的是,无人驾驶技术将深刻改变未来的交通和出行方式。无论最终谁胜谁负,这场竞争都将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更加智能和便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