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氨甲环酸:从止血药到美白明星,护肤效果媲美氢醌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03:0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氨甲环酸:从止血药到美白明星,护肤效果媲美氢醌

经常有粉丝询问:“想要美白得用什么产品”、“抗衰产品哪个比较好”等。
其实这些产品主要起作用的无非就那一两个主要功效成分,只要找准成分,效果通常不会差到哪去。
于是想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整一个成分讲解系列或许可以帮助大家更好选购合适的产品。
第一个聊的成分是氨甲环酸,它的发现与应用有一定的戏剧色彩。

发现历史

氨甲环酸最早因止血效果良好被发现,后来在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时意外发现病人的黄褐斑减轻了,从此皮肤科也有它的身影。
然而无论是止血还是黄褐斑,其应用仅局限于临床,直到2005年,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公布氨甲环酸可作为美白和淡斑成分添加在护肤品中,这下它才是真的出圈了。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大概是:始于止血,惊于黄褐斑,爆于护肤品。

在护肤品的应用

氨甲环酸在护肤领域多被称为传明酸,是台湾地区翻译过来的,有传导明亮肤色之意,大家搜索相关产品时可以搜「传明酸」。(本文统称氨甲环酸)

主要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使黑色素合成减少和阻断黑色素转运起到美白淡斑效果,至于效果嘛

有研究比较了局部使用5%氨甲环酸溶液与2%氢醌的疗效,发现两组实验效果差不多(无统计学意义),甚至使用氨甲环酸那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副作用更少。

了解氢醌的都知道,它的美白功能很强大,算是美白淡斑届的大佬,而氨甲环酸能做到与它不相上下,可想而知其效果也差不到哪去。

目前市面上含有氨甲环酸的护肤产品多为精华液,浓度各不相同,有2%、3%、5%、10%等。

理论上来说,浓度越高效果越好,但越高浓度刺激性也会增加,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皮肤情况谨慎选择,可以从低浓度逐渐往高浓度过渡。

在皮肤科的应用

氨甲环酸在皮肤科较为明确的适应症是黄褐斑,给药方式有3种:口服、注射、外用。

口服

对于单用外用氢醌或者三联乳膏无效的的患者,可以口服氨甲环酸,或者黄褐斑活动期可以在光电治疗前选择口服氨甲环酸,待稳定期后再做光电。

不少患者担心口服药物有不良反应,其实口服氨甲环酸总体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月经不调等),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就行。

注射

多采用美塑疗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光针,使用氨甲环酸或者复配小分子量玻尿酸进行水光注射改善黄褐斑。

与口服相比,注射可以避免全身性的药物作用。

外用

有乳膏、涂抹、湿敷等,对于不能耐受口服氨甲环酸或愿意使用外用形式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

通常黄褐斑治疗方案往往采取多种手段联合治疗,比如氨甲环酸联合激光,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激光或单独使用氨甲环酸。

除了黄褐斑,氨甲环酸还可以用于痤疮相关炎症后红斑、炎症后色素沉着等,有研究认为它可能对玫瑰痤疮有效,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另外一些美白针也会添加氨甲环酸,理论上是有效的,实际上也应该有一定效果,但有两个问题:

其一,国内还没有一款美白针获得正规审批上市,甚至一些美容院里所售卖的美白针,连配方都是自配的,这样的注射用液除了不合规不合法,安全性也无法保障;

其二,氨甲环酸注射是临床上针对特殊色素性疾病的治疗手段之一,需要专业医生明确诊断后才能进行相关操作治疗。

如果单纯觉得自己皮肤黑打美白针,容易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不建议这么干。

本文原文来自皮肤科杨希川教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