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峭壁上的寺庙如何做到千年不倒? 三大特点是关键
悬崖峭壁上的寺庙如何做到千年不倒? 三大特点是关键
在山西,不仅有恢宏大气的石窟造像和历史建筑,还有很多流传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几年,山西依托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2023年,山西66个重点监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8000万人次。去山西打卡文化之旅,大同市浑源的悬空寺也是不少游客的必选,悬空寺始建于北魏,距今大约1500年,这座建于悬崖绝壁上的木结构建筑群,集建筑学、美学、多元文化融合于一体。
镶嵌在悬崖峭壁之间,这座寺庙是如何做到风雨飘摇千年不倒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悬空寺到底“悬”在哪儿?
悬
当地流传的这首童谣,唱出了悬空寺的第一个特点,那就是“悬”。从侧面看,整个悬空寺就像挂在峭壁上,悬在半空中。
在悬空寺纯悬空的部分,这个距离地面大约60米,相当于20层楼高。这里立着三十根柱子,但这些柱子并非主要承重结构。
山西浑源县文物保护专家郝维和解释说,悬空寺看似是这几根立柱在支撑,其实是上边的横梁起主要的支撑作用。这些横梁选用质地坚硬的铁杉木,通过桐油长时间浸泡后,一头做成剪刀型,插上木楔,再插入石孔,像膨胀螺栓一样,越打越紧。最终,打进三分之二,外露三分之一,作为楼阁和栈道的支撑点,每根可以承受数吨之重。
奇
悬空寺的奇,就体现在它的选址定位恰到好处。
一方面,悬空寺背靠的翠屏峰和对面的天峰岭,就像两个“遮光板”,遮挡住了大部分阳光,这样避免木构建筑长时间暴晒老化。另一方面,处于悬崖峭壁凹处的悬空寺,顶部崖壁凸出,就像一个“大棚子”,它发挥了两个作用,一是减少雨水冲刷,二是避免山顶落石。
巧
这座“公输天巧”的石刻点出了悬空寺的第三个特点——巧。
悬空寺的巧主要是布局上的巧。整体上来说,悬空寺主体建筑是由南北两座飞楼构成,高下对峙,中间两处栈道,形成一条闭环的参观路线。
关于悬空寺的由来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但是历经千载风霜,向人们诉说着它独有的悬、奇、巧和背后的故事。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西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