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养生,从脚趾开始
秋冬养生,从脚趾开始
“人老脚先衰”,这句古语道出了脚部健康与长寿之间的密切关系。科学研究发现,脚趾的某些特征确实能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甚至与寿命长短有关。例如,双脚温暖、趾甲红润有光泽、皮肤红润等特征,都是健康的重要指标。秋冬季节,养生尤为重要,而脚部保健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秋冬季节,气温下降,人体的血液循环会受到影响,尤其是手脚等末梢部位更容易出现冰凉的情况。中医认为,手脚冰凉是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的表现,长期如此会影响整体健康。因此,秋冬季节注重脚部保健,不仅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还能提升全身的健康状况。
那么,如何在秋冬季节做好脚部保健呢?以下是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
晨起养生
起床后赖床5分钟:醒来后不要立即起床,先在床上躺5分钟,让身体慢慢苏醒,有助于保护心脑血管。
提肛运动:早晨起床后,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伸直放在大腿两侧,全身放松自然意守肛门,一提一缩,做两分钟的提肛运动。老年人经常提肛还可防治脱肛、痔疮、尿频等疾病。
按时吃早饭:研究表明,从未吃过早餐的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明显增加,尤其是中风死亡增加。2023年7月,《国际流行病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涵盖超10万人的大型研究显示:与习惯早晨8点前吃早餐的人相比,9点之后吃早饭的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几率更高,高出59%。
晨起蹲便:早上一起来,平躺8小时突然体位改变,这时候因为“起立反射”,肠道会产生一种巨大的蠕动波,帮助人体把大便推出来,此时是最利于排便的时机。
睡前养生
喝杯温水:人体熟睡时如果出汗,会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的黏稠度变高。老人晚上喝200毫升水,可以使早晨血黏度下降,维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
泡热水脚:晚上9点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候,此时泡脚有利于畅通气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还能极大的提高睡眠质量。泡脚水以40°C左右为宜,20分钟左右即可。
揉揉足心:每天临睡前,以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摩足心100次。经常这样可调节肾经,强肾固腰,还能促进足部血脉通畅,通畅全身气血,达到抗衰防老、延年益寿的目的。
按时睡觉:保证睡眠就是在保证寿命。每天应该在22时左右就开始准备睡觉,让自己在23时之前入睡。
日常保健
适度运动: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末端循环。适合秋冬季节的运动包括瑜伽、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微微出汗即可,不要大汗淋漓。
晒太阳:中医讲“背为阳”, 冬天人处于“阴盛阳衰”的状态,宜进行“日光浴”,背对阳光,肾与膀胱,一脏一腑,互为表里,膀胱经脉行于背部, “日光浴”可暖背,温通膀胱经气,有助肾中阳气升发。
艾灸:艾灸可祛除体内阴寒病邪,恢复阳气。具体可艾灸3个穴位:大椎穴、足三里、关元穴。
注意保暖:秋冬季节,气温变幻莫测,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出门常备一件秋冬外套。在寒冷的冬日早晨,推荐慢慢喝一杯温开水,呵护脾胃。
合理饮食:在饮食上,可以多食用像玉米、山药、大豆和芋头等粗杂粮。同时,要注意规律饮食,不要暴饮暴食。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泡脚虽然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但并不适合所有人。例如,儿童皮肤较为细嫩,长时间泡脚可能会对他们的皮肤造成刺激和伤害;脚部有水疱、发炎、化脓或溃疡等情况的人群,泡脚可能会导致伤口恶化或感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长时间用热水泡脚会加重静脉曲张症状;下肢动脉硬化或闭塞患者,过高的水温会增加组织耗氧量,加重血管闭塞远端的组织缺血;糖尿病足患者,存在末梢神经感觉减退,无法准确感知水温,这增加了烫伤的风险。
脚部保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养生习惯,不仅能改善脚部健康,还能提升整体健康状况,为长寿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从今天开始,多关注你的脚趾吧!它们不仅支撑着你每天的行走,还可能藏着你长寿的秘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