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陵祭堂启动修缮,巨型喷绘围挡成网红打卡点
南京中山陵祭堂启动修缮,巨型喷绘围挡成网红打卡点
2024年10月,南京中山陵祭堂启动了一项重要的修缮工程。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陵主体建筑之一的祭堂经过近百年的风雨洗礼,出现了部分构件老化损坏、屋面局部渗漏等问题。为了确保这一珍贵文物的安全,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决定对其进行修缮保护。
此次修缮工程为期三个月,从2024年10月21日持续至2025年1月20日。修缮内容主要包括更换屋面损坏的琉璃瓦、修补铜椽等构件、清理室内外墙面、修复开裂地面、更新墓室换气设备以及检修排水设施等。为了在施工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游客参观的影响,景区采取了一项创新举措——使用巨型喷绘画面作为围挡。
这面围挡可不是普通的施工围挡,而是一幅面积达600平方米的建筑立面图喷绘画面。它不仅完美还原了祭堂的外观,让游客即便在修缮期间也能欣赏到建筑的全貌,更因其宏伟壮观的视觉效果,意外地成为了新的网红打卡点。许多游客表示,这样的创意围挡让他们在等待修缮完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山陵的庄严肃穆。
“中山陵常有,纸门楼不常有。”这是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对这一创意的幽默评价。不少游客专程前来,与这面巨型喷绘围挡合影留念。围挡上精细的喷绘工艺,让人几乎难以分辨真假,不少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与“祭堂”的合影,引发了一波打卡热潮。
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工作人员余昆介绍,此次修缮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旨在保护文物的历史信息和核心价值。所有拆除的琉璃瓦件都将进行编号保存,特别是历次维修中留下的带有历史痕迹的建筑构件,这些珍贵的文物资料未来将在孙中山纪念馆展出,供后人研究和瞻仰。
中山陵祭堂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外墙用香港花岗石建造,屋顶则是中国传统重檐歇山式,上覆蓝色琉璃瓦。作为中山陵陵寝建筑中最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单体建筑,祭堂不仅是中山陵的设计者吕彦直一生中最重要的建筑作品,也是海内外游客了解孙中山先生生平和思想的重要场所。
修缮期间,景区在保证工程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游客提供便利。市民游客仍可有序进入祭堂参观,近距离感受这座承载着中国近代史记忆的建筑。景区方面表示,他们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加快施工进度,争取早日恢复市民游客的正常参观游览。
此次修缮工程不仅是对中山陵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对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的传承。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山陵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前来瞻仰。通过此次修缮,中山陵将以更加安全、完整的面貌迎接游客,继续发挥其在历史教育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修缮工程的稳步推进,人们期待着明年1月,一个焕然一新的中山陵将以更加庄严肃穆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届时,游客将再次登上339级台阶,走进祭堂,瞻仰孙中山先生的坐像,感受这位民主革命先驱的不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