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新证据曝光!笠原十九司揭秘真相
南京大屠杀新证据曝光!笠原十九司揭秘真相
近日,日本都留文科大学名誉教授笠原十九司在其最新论文中,通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员芦鹏翻译的永井仁左右的阵中日记和回想录,揭示了更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这些珍贵资料不仅提供了新的视角,还展示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进一步证实了南京大屠杀的残酷现实。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再次提醒世人铭记这段悲惨的历史。
笠原十九司:40年专注南京大屠杀研究
笠原十九司是日本著名的中国近现代史和东亚近现代史专家,长期致力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他的研究生涯始于1965年,当时他作为东京教育大学东洋史学专业的学生,随百余名日本青年访问中国。在南京,他听一位曾被日军强奸的老太太讲述自己的遭遇,这段经历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
1965年,笠原十九司的大学老师、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家永三郎因高中历史教材《新日本史》被文部省认定为不合格而提起诉讼。这场持续32年的“教科书诉讼案”成为笠原十九司投身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契机。他开始在美国等地搜集相关史料,并多次实地调查取证。笠原十九司著有《南京难民区的一百天》《南京事件》《南京事件争论史》《“百人斩竞赛”与南京大屠杀》等十余部专著,成为日本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权威学者。
永井仁左右的阵中日记:见证日军暴行
永井仁左右是侵华日军独立野战重炮兵第十五联队的士兵,1937年9月13日应召入伍,随部队登陆上海,之后又一路向南京进犯。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他亲眼目睹了日军屠杀俘虏的暴行。退出现役时,他将南京大屠杀的现场照片藏在写真帖的衬纸里,秘密带回日本,并根据战时所写的阵中日记,整理出更为详细的回想录。
永井仁左右在回想录中描述了他在南京目睹的惨状:
一个步兵中队去解除了这1.5万—2万名俘虏的武装。由于俘虏实在太多,有传闻说,炮兵团长说要适当处置,说是什么人都行,带走几个人也行,想怎么砍就怎么砍。有个军医刀法低劣,斩首时把刀砍弯了收不进刀鞘。还有部队把众多俘虏赶到城墙一角,铁丝网围起来后用机枪射杀,然后再浇上汽油焚烧。扬子江里有很多用卡车运来的被抛弃的尸体,直到此后为参加徐州战役而渡江的时候,仍能看到像碎了的豆腐一样漂浮的尸体。
新发现的证据:照片与日记
笠原十九司收到的信中,还附带有6张照片复印件,其中3张为屠杀现场。永井仁左右曾给儿子看过照片,并写下注释加以说明。这些照片显示了日本兵把中国人的头砍下来,肉掉到肩膀上,头不知道去哪儿了,他的同伴用日本刀展示了自己砍的部分。这是尸体的照片,周围围着日本军人。这张照片的背面写着“南京”,并标注了拍摄时间是昭和12年(1937年)。中国士兵被集中在城墙的一角,用铁丝网围起来,随后被机枪等武器集体射杀。之后,尸体的照片被拍摄了下来。
这些照片和日记为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们不仅记录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还揭示了普通士兵对这些暴行的见证和反思。笠原十九司表示:“这些照片显示了什么时候,在哪里,谁拍的,三个要素毫无疑问成为南京大屠杀有力的证据。”
历史真相的持续追寻
2024年11月29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新征文物史料新闻发布会,一批重要文物史料入藏纪念馆。其中包括侵华日军第十三师团士兵西条荣策的战时日记、日本警视厅建筑课课长石井桂的调查报告《关于上海、南京的防空设施》及调查的原始文件、反映日军“慰安妇”性奴隶制度的照片等。
西条荣策的日记得到了江苏省社科院历史所原所长王卫星的高度评价:“南京沦陷后,1937年12月16日,日军把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工作的警察和平民2000多人押到汉中门外秦淮河边进行集体屠杀。这本日记说明,直到1938年1月1日,汉中门外秦淮河边被日军屠杀的死难者尸体仍然堆积在河边。”
石井桂的调查报告中详细描述了沿途的惨状:“随着往南京去,道路两侧这种尸体的密度变得极高。”“在下关码头,有数千敌兵被我方射杀,其尸体胀鼓鼓地浮在江面上。”“脖子被出色地砍断,只留下一丝皮与身軀相連,皮有一尺左右,手腳已經不知去向。”
这些新发现的史料进一步补充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细节,为研究提供了更多证据。它们不仅揭示了日军的暴行,也反映了战争对普通士兵和民众的影响。笠原十九司的研究和新发现的史料提醒我们,历史真相不容抹杀,铭记历史才能避免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