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2025年1月1日,重庆沙坪坝区兴隆场车站,一列满载机械零件、汽车配件等货物的列车缓缓启动,标志着中欧班列(成渝)新年首班正式开行。这一幕,正是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繁忙景象的缩影。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位于沙坪坝区西部城区,规划面积35.5平方公里,是依托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兴隆场特大型铁路编组站设立的内陆保税物流园区。作为中欧班列(重庆)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园区承担着重庆自贸区探索陆上贸易规则的重要任务。
“四向齐发”的国际通道网络
园区构建了“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渝满俄、渝甬四向国际班列开行线路达62条,辐射123个国家的514个港口。通过铁铁联运、铁海联运、江铁联运、公铁联运等多种物流组织方式,形成了“东西南北,四向齐发”的国际通道网络,实现了“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叠加。
自2021年统一品牌以来,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2万列,开行量占全国近30%,运行线路超过50条,可辐射亚欧近40个国家超100个节点城市,已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运输货值最高、区域合作最广泛、运输最稳定的中欧班列,综合运行指标保持全国第一。
开放平台与智慧物流
园区建有内陆首个一类铁路口岸及首个整车、医药、邮件口岸,落地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及H986大型光机,已形成面积近2平方公里的口岸保税功能区。2024年5月,园区获批占地约0.75平方公里的综保区。
在智慧物流方面,园区内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拥有超过1000台智能化设备,可以实现3000多台机器人智能协同。在新能源汽车下线前的总装车间,座椅、天幕、轮胎、仪表台等13个整车关键零部件和总成都实现了100%全自动装配。AI智能检测系统融合运用“光+AI”技术,实现了从“看到”问题到“看懂”问题的跨越。
“渝车出海”与产业链集聚
在园区的带动下,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以赛力斯为例,2024年一季度,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4825辆,同比增长374.77%。其中,AITO问界新M7上市七个月累计大定突破17.4万辆,问界M9上市三个月累积大定超过7万辆。截至目前,AITO问界汽车用户规模已接近30万。
园区已成为“渝车出海”的重要门户。截至2023年底,园区累计进口整车近4万台,数量、品牌长期位居内陆第一。2023年口岸出口发力,当年清关出口近9万台,集聚长安、赛力斯、吉利睿蓝等20余个品牌。
围绕整车进口业务,园区集聚了650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百亩百亿”汽车产业生态圈。在医药方面,园区内陆率先通过跨境铁路直接进口药物,药品进口量全市占比逾50%,成为西南医药商贸物流中心。
未来展望
重庆正全力推进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园区将重点打造“四向”国内国际双向物流通道,构建铁水公空管“五网”协同运输体系,完善“五型”国家物流枢纽设施和功能,提升综合服务水平。重庆海关也将深化监管改革创新,助推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支持综保区发展,推动智慧海关建设。
随着各项建设的推进,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必将成为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支撑,为区域经济腾飞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