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知足常乐:从荣启期到竹林七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知足常乐:从荣启期到竹林七贤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4/22/73352055_1134115330.shtml

在南京六朝博物馆,一条关于荣启期的条幅引发了作者对“知足常乐”这一成语的探究。从《老子》中的智慧到竹林七贤的风度,从孔子与荣启期的相遇,再到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砖墙画,让我们一起探寻“知足常乐”的历史渊源。

“知足常乐”的溯源

“知足常乐”这一成语,最早见于《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第四十六章进一步阐述:“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然而,最能体现“知足常乐”精神的历史人物,当属春秋时期的隐士荣启期。

荣启期:知足常乐的典范

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游泰山时,在路上遇见荣声期,衣不蔽体,但边弹琴边唱歌,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孔子问其所以为乐者,荣启期回答:“吾乐甚多,而至者三。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人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五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处常得终,当何忧哉。”

孔子听后感叹不已,对荣启期的豁达与乐观表示赞赏。荣启期的这番话,不仅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更成为了后世“知足常乐”的经典诠释。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荣启期的故事,与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有着不解之缘。1960年,在南京西善桥发现的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生动展现了这八位历史人物的风采。画面上,八人均席地而坐,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展现了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

酒与文化的交融

从阮籍的“嗜酒能啸,善弹琴”,到李白的“斗酒百篇”,从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到武松的“三碗不过岗”,酒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人的情感与智慧。

结语

“知足常乐”不仅是荣启期个人的生活哲学,更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这一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物质追求之外,更要注重精神的富足与内心的宁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