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谣言:秒懂假新闻的识别技巧
揭穿谣言:秒懂假新闻的识别技巧
我们每天都接收到大量来自各种管道的消息,不过,并非每则讯息都是可靠的!一不小心,假新闻和误导性资讯就可能悄悄影响我们的判断。无论是社交媒体上转发的文章,或是朋友之间讨论的话题,假新闻随时都有机会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要如何能有效识别这些虚假讯息,保护自己不被误导呢?现在,我们来揭开谣言的面纱,快速掌握几个简单实用的技巧,帮助你秒懂假新闻,避免掉入陷阱!
今(2024)年的中研院院区开放活动,本专题中心的「传播数据与网络分析实验室」(以下简称CDNA)设计了识别假新闻的闯关活动!其中几则新闻似真似假让人难以判断,要怎么看出来这则是假新闻呢?
假新闻1:地震后千万不要加油!油槽沉积物搅动会让油变毒液?
根据网传专家指出,每次地震过后,地底深处的油槽内部会发生剧烈的沉积物搅动,这些沉积物是多年来累积的「重金属、工业废料」等有害物质。当油槽受到震动时,这些有害沉积物会混入汽油中,直接变成「毒液」,对汽车引擎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专家建议,在地震后的72小时内绝对不要加油,因为此时的油品可能含有大量的「沉积毒素」。这些毒素会造成车辆引擎的异常磨损,甚至可能导致引擎突然熄火,危害行车安全。不仅如此,吸入这些含有毒素的油气,还可能导致头晕、恶心等身体不适,严重时甚至会引发慢性中毒。
有关单位呼吁,地震后的加油站应该暂停营业,等待油槽中的沉积物完全沉淀,确保油品的纯净,避免灾害后的二次伤害。
破绽:
- 汽油是种从石油分馏或裂解出来的烃类混合物液体,不会有「工业废料」之类的物质,也不会累积在油槽里。
- 72小时的具体时间并无根据,且未考虑到加油站的油品过滤系统和标准作业流程。
除了从破绽判断内文的真伪外,身为生活在地震带上的台湾人,看到这样的消息会特别敏感!各大媒体也会有大篇幅且深入的报道!不过以「根据网传专家指出」作为开头,如此未指明的说法似乎存在疑点。
仔细想想,如果这个报道为真,那么地震很多的花东地区,是不是早已因为这个现象产生许多文中提到的危害或威胁?除此之外,我们也没有在其他媒体中看到相关报道,因此可以判断这则消息并非真实。
假新闻2:吸猫、吸狗好处多?研究指出宠物体味能防癌并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随着「吸猫」和「吸狗」的风潮在全球持续扩展,越来越多宠物主人沉迷于拥抱和嗅闻宠物的毛发和体味。根据科学研究,这种行为不仅带来心灵上的满足,还可能对健康产生显著益处,包括防癌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显示,与宠物的接触能促进人体释放快乐激素如多巴胺和血清素,这些激素有助于减轻压力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宠物的体味中可能包含某些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帮助抵御癌症等疾病。
同时,法国健康杂志《TOPSANTE》报导了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一项有关预防疾病的研究。该研究指出,硫氢化合物能透过保护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来预防疾病,因为线粒体提供主要能量以消除炎症的血管细胞。此外,修复线粒体功能被认为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糖尿病及脑退化症等疾病的关键。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AP39」的新药,这种药物以硫化氢为基础,能在细胞内缓慢释放少量硫化氢,从而保护线粒体,维持细胞活性并延长细胞寿命。
这种有益健康的硫氢化合物,除了在石油、天然气、火山气体及温泉中找到以外,竟然还可以从宠物身上散发的气味中闻到!然而,主人仍需注意宠物的卫生,定期为其洗澡和修毛,以防止病菌滋生并引发病症。如果宠物的皮毛散发异味,可能是皮肤病的警讯。
这些研究结果为未来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强调了日常生活中与宠物的互动可能对健康的积极影响。定期检查和维护宠物的健康,才能让这些可爱的毛孩更健康地陪伴我们,并最大化吸猫、吸狗所带来的益处。
破绽:
- 虽然说到是科学研究,却没有明确叙明来源。
- 文中提及的法国健康杂志报导主题为新药的开发,与宠物体味没有链接。
- 从硫氢化合物的描述可以推导这个味道是硫磺或臭鸡蛋味,不会是健康宠物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
一般人都能理解宠物毛孩们为生活带来的乐趣,吸猫或吸狗带来的心情愉悦,相信毛孩家长们都能认同。不过仔细查看内文,看似很有一回事的长篇报道,其中却夹杂着不相关的叙述!甚至夸张的说明宠物身上可以闻到温泉的味道!我们知道硫磺温泉味与宠物体味的差别,因此可以认定此则消息为假!千万不要因为标题的叙述可能有部分正确,而相信了整篇文章内容!
判断消息或新闻是否为真实,可以掌握以下几点要素:
- 是否能确定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是否为知名人士及媒体。
- 这则新闻和你原先的认知相较有无差距?
- 这则新闻是否合理?你是否真的理解这则新闻?
- 你是否能找到其他可信任的3或4个新闻来源也同意新闻上的资讯?
- 是否有专家认同或共同具名这则新闻?
- 这则新闻是否有版权?
现在是充满创意与科技的时代,许多异想天开却完全真实的科学研究成果,让这个世界变得有趣,但也容易有许多夸大的消息掺入其中,扰乱大家的判断。如果未经查证就传播出去,反而成为散播假新闻的帮凶。
其实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识别技巧,我们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远离错误资讯。无论是查核来源、观察文章用词,还是对过于耸动的标题保持怀疑,就能培养出一双看穿谣言的慧眼。在面对资讯时,最重要的是保持批判性思维与理性判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资讯繁杂的世界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分享真实且可靠的信息。
本文原文来自台湾中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