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熔接损耗影响因素与应对方案详解
光纤熔接损耗影响因素与应对方案详解
光纤通信是现代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光纤熔接损耗是影响光纤通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光纤熔接损耗的定义、原因以及降低损耗的具体方法,为通信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专业指导。
什么是光纤熔接损耗
光纤熔接损耗是指光纤接续后光线传输到接头处产生的损耗量。这种损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光纤自身的传输损耗和光纤熔接接头处的熔接损耗。由于光纤接续质量直接影响光纤线路传输损耗、光纤线路无中继放大传输距离等关键参数,因此降低光纤熔接损耗对于确保光纤CATV信号的传输质量至关重要。
光纤熔接损耗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本征要素和非本征要素两类:
- 光纤本征要素:
光纤模场直径不一致
两根光纤芯径不匹配
纤芯截面不圆
纤芯与包层同心度不良
其中,光纤模场直径差异影响最大。按照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建议,单模光纤的容限规范如下:
模场直径:(9-10μm)±10%,即容限约±1μm
包层直径:125±3μm
模场同心度误差≤6%
包层不圆度≤2%
- 非本征要素(接续技术):
- 轴心错位:单模光纤纤芯很细,两根对接光纤轴心错位会影响接续损耗。当错位1.2μm时,接续损耗达0.5dB。
- 轴心倾斜:当光纤断面倾斜1°时,约产生0.6dB的接续损耗。若要使接续损耗≤0.1dB,单模光纤的倾角应≤0.3°。
- 端面分离:运动连接器连接不良或熔接机放电电压较低时易发生端面分离,导致连接损耗增大。
- 端面质量:光纤端面平整度差会增加损耗,甚至产生气泡。
- 熔接点附近光纤物理变形:光缆架设时的拉伸变形或熔接盒中夹固光缆压力过大等都会影响熔接损耗。
- 其他因素:
- 操作人员技术水平
- 操作步骤规范性
- 盘纤工艺水平
- 熔接机电极清洁程度
- 熔接参数设置
- 工作环境清洁度
如何降低光纤熔接损耗
使用统一批次的优质裸纤:在同一条线路上尽量使用同一批次的优质名牌裸纤,以确保模场直径的一致性,从而降低熔接损耗。
规范光缆架设:在光缆铺设过程中,严禁光缆打小圈及折、歪曲。施工人员数量应根据光缆长度合理配置,牵引力需控制在光缆重量的80%以内,瞬时最大牵引力不超过100%,并确保牵引力作用于光缆的增强件上。
选择经验丰富的熔接人员:熔接人员应严格遵循光纤熔接工艺流程,并在熔接过程中使用OTDR(光时域反射仪)测试熔接点的接续损耗。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熔接,对损耗较大的熔接点可尝试多次熔接(3-4次为宜)。若多根光纤熔接损耗都较大,可考虑剪除一段光缆后重新开缆熔接。
保持整洁的工作环境:光纤熔接应在清洁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在多尘或潮湿的露天条件下操作。所有工具和材料应保持清洁,光纤端面不得受潮。切割后的光纤应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尽可能短,特别是在多尘或潮湿的环境中。
使用高精度光纤端面切割器:光纤端面的质量直接影响熔接损耗。高精度的光纤端面切割器不仅能提高光纤切割的成功率,还能提升光纤端面的质量。光纤端面应为平整的镜面,无缺损,轴线倾角应小于1度。这对于OTDR测试盲点和光纤维护抢修尤为重要。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光纤熔接损耗,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原文来自千家综合布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