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糖尿病患者超1亿,专家详解胰岛素注射正确方法
我国糖尿病患者超1亿,专家详解胰岛素注射正确方法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素缺乏,需要补充胰岛素,而皮下注射仍然是胰岛素给药的主要途径。目前全球有4.25亿糖尿病患者,而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高达1.14亿,位居世界第一,且这一数据仍在继续增长,预计到2045年将增至1.2亿。有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因胰岛素注射引起的皮下脂肪增生患病率为53.1%,其中腹部、大腿和上臂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分别是52.4%、15.5%和9.4%。
对于糖尿病的管理治疗,我们提倡“五驾马车”原则。内容分别是:饮食控制、运动管理、药物治疗、教育和血糖自我监测管理,胰岛素注射属于药物治疗其中一种。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发现糖友一些错误的胰岛素注射问题:使用后的胰岛素笔针头不拆卸,反复使用胰岛素笔针头,“张冠李戴”胰岛素笔芯与胰岛素笔不匹配,注射部位不消毒,反复注射同一部位现象等。
接下来我们将会根据《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为糖友普及规范胰岛素注射方法。
注射部位的选择
根据可操作性、神经及主要血管之间的距离、皮下组织的状况等,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外上侧,如图所示。腹部边界如下:耻骨联合以上约1cm,最低肋缘以下约1cm,脐周2.5cm以外的双侧腹部;双侧大腿前外侧的上1/3;双侧臀部外上侧;上臂外侧的中1/3。
注射部位的轮换
1.注射胰岛素后产生局部硬结和皮下脂肪增生是胰岛素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注射部位的轮换是有效的预防方法,这种轮换包括不同注射部位之间的轮换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轮换。1.一种已证实有效的注射部位轮换方案:将注射部位分为四个等分区域(大腿或臀部可等分为两个等分区域),每周使用一个等分区域并始终按顺时针方向轮换。
2.在任何一个等分区域内注射时,连续两次注射应间隔至少1cm(或大约一个成人手指的宽度)的方式进行系统性轮换,以避免重复组织创伤。
注射部位的检查和消毒
1.注射前检查注射部位。
2.不可在皮下脂肪增生、炎症、水肿、溃疡或感染的部位注射。
3.注射时,应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
4.当注射部位不洁净或处于感染易于传播的环境(如医院或疗养院),注射前应消毒注射部位。
5.不可隔衣注射。
捏皮
1.检查注射部位,并结合所用的针头长度,以决定是否需要捏皮。
2.不能用整只手来提捏皮肤,以避免将肌肉及皮下组织一同提起;最佳顺序应当是:(1)捏皮;(2)与皮肤表面成90°缓慢注射胰岛素;(3)拇指按钮完全推下后(用胰岛素笔注射时),让针头在皮肤内停留10s;(4)以刺入时的相同角度拔出针头;(5)松开捏皮;(6)安全处理用过的针头。
进针角度
为保证将胰岛素注射至皮下组织,在不捏皮的情况下也可以45°注射,以增加皮下组织的厚度,降低注射至肌肉的危险。
1.使用较短(4mm或5mm)的针头时,大部分患者无需捏起皮肤,并可90°进针。
2.使用较长(≥6mm)的针头时,需要捏皮和(或)45°进针以降低肌内注射风险。
针头留置时间
使用胰岛素笔注射在完全按下拇指摁钮后,应在拔出针头前至少停留10s,从而确保药物全部被注入体内,同时防止药液渗漏。药物剂量较大时,有必要超过10s。
注射器材的规范废弃
使用后的注射器或注射笔用针头属于医疗锐器,不合理的处置不仅会伤及他人,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处理废弃针头或者注射器的最佳方法是,将注射器或注射笔用针头套上外针帽后放入专用废弃容器内再丢弃。若无专用废弃容器,也可使用加盖的硬壳容器等不会被针头刺穿的容器替代。
胰岛素注射的注意事项
针头安装错误:针头与笔未水平对齐安装,导致胰岛素药液推不出来。
注射部位错误:针头未至皮下,注射部位过浅,造成胰岛素药液吸收速度减慢。
针头过长:使用规格较长的针头注射胰岛素时没有捏皮,将胰岛素药液注入肌肉组织,药液吸收过快引起低血糖。
注射后未停留:注射后未在局部停留10秒再拔针,造成药液的浪费和注射剂量不足,引起血糖波动。
未排气:安装针头后未排气,造成胰岛素注射剂量不足。
推进杆未接触:装胰岛素笔时笔的推进杆与胰岛素药液的胶塞未接触上,造成注射时无药液推出。
未拔针头:每次注射后不拔针头,造成药液的污染与变性。
正确使用胰岛素笔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胰岛素笔,不可随意调整剂量或注射时间。
选择合适的针头: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针头长度,确保针头至皮下。
正确安装针头:安装针头时确保针头与笔水平对齐,避免药液推不出来。
排气:安装针头后及时排气,确保注射剂量准确。
停留:注射后局部停留10秒再拔针,确保药液充分吸收。
注射后拔针:每次注射后及时拔针,避免药液污染。
胰岛素的储存误区
针对胰岛素的储存,也有不少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误区,如随意储存放在阴凉处、或者室温存放,再或者随意携带等等,都有可能影响胰岛素的药效。
实际上,根据不同胰岛素产品的储存方式和有效期不同,都需要糖尿病患者注意胰岛素产品的使用期限以及有效期,无论打开还是未使用,超出保质期期间都要扔掉。
至于胰岛素的保存温度,建议大家放在2摄氏度到8摄氏度的冷藏室内,既不要超过8摄氏度以上,也不能低于2摄氏度以下,同时避免放在阳光照射的地方,若储存不当容易导致胰岛素变性。
胰岛素注射导致脂肪萎缩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1.注射部位的轮换
- 原理:
- 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的脂肪细胞反复受到刺激,容易引起脂肪萎缩。通过轮换注射部位,可以让每个部位都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减少局部损伤。
- 操作方法:
- 可以将注射部位分为多个区域,例如腹部可分为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区域,大腿、臀部、上臂也可进行类似分区。每次注射在不同区域内进行,且保证每个区域在1 - 2周内不重复注射。
2.使用纯度高的胰岛素
- 原理:
- 早期胰岛素制剂纯度较低,含有较多杂质,容易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脂肪萎缩。高纯度胰岛素杂质少,能降低免疫原性。
- 操作方法:
- 尽量选用人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这些胰岛素的纯度高,发生脂肪萎缩的风险相对较低。
3.正确的注射技术
- 原理:
- 不正确的注射技术,如注射过深或过浅、针头重复使用等,会增加局部组织损伤的风险,进而导致脂肪萎缩。
- 操作方法:
- 每次注射都要使用新的一次性针头,确保注射角度正确(通常皮下注射角度为45 - 90度,根据患者体型调整),进针深度适宜。注射时避免在有瘢痕、硬结或皮肤破损的部位进行。
处理胰岛素导致的脂肪萎缩
1.更换注射部位
- 原理:
- 如果已经出现脂肪萎缩,继续在该部位注射会加重萎缩情况。更换到未受影响的部位注射,让萎缩部位的脂肪细胞有机会恢复。
- 操作方法:
- 立即停止在脂肪萎缩部位注射胰岛素,选择其他健康的注射部位,并按照注射部位轮换原则进行后续注射。
2.局部护理和治疗
- 原理:
- 对已经出现萎缩的部位进行适当护理和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脂肪细胞再生。
- 操作方法:
-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对萎缩部位进行热敷,每次15 - 20分钟,每天2 - 3次,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也可使用一些改善局部微循环的药物,如某些外用的药膏,但需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
3.监测和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
- 原理:
- 脂肪萎缩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导致血糖控制不佳。需要监测血糖并调整胰岛素剂量或剂型。
- 操作方法:
- 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胰岛素剂量、注射时间或更换胰岛素剂型,以确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正确使用胰岛素笔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至关重要。患者应充分了解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避免上述错误,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共同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