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严查电动自行车违法:设439公里非机动车道,出台新规限速15公里
广州严查电动自行车违法:设439公里非机动车道,出台新规限速15公里
广州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突破470万辆,随之而来的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2023年全市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同比上升63%,这一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为有效遏制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乱象,广州交警联合多部门开展“治本2024”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以期营造更加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
全面整治:多部门联动严查交通违法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重点针对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行、违法载人、不按车道行驶、无号牌、非法改装、冲禁令等交通违法行为。广州交警采用“守点+巡逻+小兵团”动静结合的工作模式,将警力最大程度压上路面。在重要交通节点设置早、晚高峰疏导岗和平峰管理岗,成立“快反分队”,加强对重点路口路段的管理。同时,依托科技赋能,提高设备覆盖率,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取证。针对不听劝告、强行冲卡、调头逆行的违法行为人,通过传唤、上门等方式从严处理。
创新管理:外卖行业治理见成效
据统计,今年来共查处外卖电动自行车各类违法行为超过12万宗。为规范外卖行业电动自行车管理,广州成立外卖电动车行业联合管理工作专班,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会同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等部门,综合治理外卖行业交通安全。工作专班每月对平台企业进行督导考核,检查骑手安全培训教育、配送车辆管理等情况,推动外卖企业加强源头管理。据统计,2023年,外卖行业协会已对13.29万人(次)骑手进行记分管理,由平台落实警示通告、强制培训、限制接单等分层管控措施。
立法保障:构建电动自行车管理新格局
为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广州出台《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将于今年12月30日起施行。新规从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进行全链条管理,明确禁止电动自行车在特定道路行驶,并对停放和充电做出规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对电动自行车的行驶速度做出严格限制,在非机动车道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这一限速标准低于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的每小时25公里,充分考虑了广州城市交通的复杂性和安全性。
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出行安全
2023年,广州市共完成非机动车道建设改造439公里,增设机非隔离栏129公里,完善60多个路口机非隔离设施,在中山路、环市路、广州大道、华夏路、华穗路等沿线路口设置蓝色的非机动车等候区。2024年,广州市将继续推动非机动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有条件的非机动车道尽量设置机非隔离护栏,进一步提升电动自行车出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社会共治:多方参与营造安全出行环境
电动自行车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广州交警与市场监管、外卖行业协会等部门通力协作,每周通报各外卖平台骑手的违法情况,推动外卖企业加强源头管理。同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向市民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增强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通过规范上牌管理、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停车充电设施建设等方式,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执法与服务并重:提升市民幸福感
广州交警表示,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约谈配送平台,督促其优化算法,放宽配送时间,落实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同时,针对机动车违规停放在非机动车道的现象,将通过增设电子警察、增加民警巡查力度等方式,压减违停警情数量。广州还将启动非现场抓拍,通过现场处罚和非现场处罚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执法力度。
未来展望:构建更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随着广州电动车新规的出台和“治本2024”行动的深入推进,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乱象有望得到根本性改善。然而,电动自行车管理仍面临执法难度大、成本高等挑战。未来,广州将继续完善电动自行车管理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同时注重宣传教育,提升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通过立法、执法、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教育多管齐下,广州正朝着构建更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的目标稳步前行。